补贴政策强力拉动 大中拖产量再创新高
大中拖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主要动力和关键要素,也是土地规模经营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的载体。近几年,在众多利好因素的作用下,农业机械特别是拖拉机产品不断呈现出功率上延的趋势;中国一拖、福田雷沃、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等企业为了更好地拓展市场,也纷纷在多地进行市场布局。纵观2011年,大中拖市场需求仍然畅旺,全年共生产大中拖约40万台,再创历史新高。
产业结构凸现新特点
2004年以来,在购机补贴政策的强力拉动下,国内大中拖市场连续多年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行业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并呈现出以下一些新的特点。
产业集聚速度加快。近年来,国内大中拖产品的生产集中度不断提高,企业主要经营指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统计显示,2010年国内大中拖的产量达到31.8万台,中国一拖、雷沃农装、东风农机等行业三甲就占据了总销售量的56%。其中,中国一拖2010年实现大中拖销售6.83万台,继续保持着龙头地位,特别是130马力以上功率段的制造能力,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而2011年前三个季度其大中拖销量就达到7.7万台,同比增16.4%。雷沃农装2010年的大中拖实现销售超过6.81万台,具有较强的后续发展实力;2011年受到深松作业补贴和合作社相关补贴拉动,其100马力以上及中原区四驱型拖拉机的销售增长加快。东风农机2010年共实现销量4.28万台,是行业内惟一连续三年实现销量和市场占有率上升的企业,构筑了独具特色的成长模式;2011年1~10月,常州东风销售轮式拖拉机4.2万台,全年可突破5万台大关,超额实现年初目标;通过不断进行结构调整,常州东风已从最初的手扶拖拉机产品占70%以上到现在的大中拖占70%。与此同时,全球农业机械的翘楚约翰迪尔公司也实现销售4万多台,相比国内企业规模性或规模和效益并重性企业而言,其品质取胜加上较高利润的稳步发展模式,成为行业发展的标杆。
市场竞争格局明晰。当前的市场竞争已经由传统的产品竞争发展为企业间体系和平台为主导的价值链之间的综合竞争,产业链高端的竞争更加激烈。一方面,拖拉机产品向大型高端产品发展趋势明显。另一方面,企业竞争更加激烈,各种新的促销手段、运作方式、销售政策和新产品相继出现。农机公司、农机大市场、农机超市、连锁经营、农机专卖店将共同支撑起大中拖销售渠道。与此同时,大中拖产业进一步整合的条件也逐渐具备。从制造能力看,中国一拖、雷沃农装、山东五征等近十家企业已经具备了160马力以上拖拉机的批量制造能力;而部分企业弱而不强,只能进行简单组装,缺乏核心制造能力。行业逐步呈现出由规模化阶段快速进入到集聚阶段的征兆,市场集中、产业整合已经具备雏形。
产品综合优势作用凸现。目前行业整体状况处于强调市场能力的营销主导阶段,核心能力、关键技术的竞争更加激烈。依靠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是赢得市场的关键,价值链综合优势竞争成为企业竞争的成功要素。
从市场上可以看出,中国一拖、福田雷沃、东风农机等系列农机产品,都以其人性化设计的流线式造型、靓丽的外形和可靠的质量吸引了众多用户。
从产品分类上看,大中拖两极分化,节能型中拖以优越的性能和高回报率的特点成为小拖升级中轮拖的产品。东风农机年产5.6万台节能环保型中型拖拉机装配扩能项目已经开工。同时,200马力以上动力换挡拖拉机在“十二五”期间被广泛看好。
目前,国内大型拖拉机主要由中国一拖、雷沃农装、约翰迪尔等所主导;中型拖拉机主要由东风农机、约翰迪尔、雷沃农装、中国一拖等共同主导,并成为我国中轮拖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
市场期待战略突破
尽管进入到2011年10月之后,大型拖拉机、小型拖拉机的生产增速有不同程度回落,但10月当月大拖、中拖占比较之上年同期仍分别提高了0.21和1.31个百分点,前10个月大中拖的产量已达35.2万台,市场销售再创历史新高。而2011年国内大中拖的产量更达到了创纪录的40万台,大大超过了2010年31.8万台的产量。市场人士指出,目前我国大中拖市场需求强劲,“十二五”将成为我国大中拖的发展机遇期,预计市场需求将总量超过150万台。在此前提下,农机企业应确立自身定位、抓住发展机遇、实施战略突破。
业内人士预期,“十二五”期间,我国大中拖市场将保持10%左右的发展速度。为此,我国大中拖企业应将企业战略融入战略、区域经济发展之中,以适用先进性的产品投放市场、满足用户需求,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竞争优势,谋求快速发展。
目前,我国大中拖行业仍面临先进产品缺乏、大马力拖拉机较少的局面,企业实施自主创新,开发先进适用产品具有广阔的空间。从需求上看,尽管截至2011年底,国内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程度已经达到了54.5%,但与发达农机化水平多在70%以上相比,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这也为大中拖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提升。我国农机企业同质化产品竞争严重,利润整体偏低的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缺乏差异化的创新产品及核心竞争能力。如上世纪70年代,西方就制造出了500马力的拖拉机,而目前我国农机企业还缺乏200马力以上拖拉机批量制造能力,与发达的农机制造技术差距仍在不断加大。
笔者认为,要弥补这一差距,必须要在继承传统优势的基础上,瞄准国际行业走向,创新研发模式,变“以我为主”为“为我利用”并重,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国外技术,招聘、吸收国外专家团队或领军人才,构筑产学研用闭环研发体系,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流产品,提高企业整体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要抓住机遇,结合保护性耕作、深耕深松、复式作业、节水灌溉、旱作农业、降耗增效、生态农业等实际状况,加快调整农机产品结构,加强先进适用农机技术的研究开发,发展市场前景看好、用户需求量大的新型、大型农机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