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闭强处长作了《大力推进机械化进程促进畜牧业快速发展》专题讲座,闭强处长以大量生动鲜明的事例和丰富翔实的图片资料,从7个方面给大家展示了水产畜牧业与农业机械化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促进关系,对如何通过农业机械化促进水产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在理论上作了深入的探讨,并对如何促进二者的结合提出了针对性措施和建议。
培训班还对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技术推广、农机监理等业务知识进行了培训。
考察组与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业机械化管理局进行交流座谈,他们的主要经验:一是农业机械化率进一步提高,农机化发展步伐加快。垦区农机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7%,其中旱田达97.5%,水田达96.5%,尤其是水稻和玉米生产的各环节均有突破性发展,实现了农业机械作业领域由粮食作物向经特作物、设施农业,由产中向产前、产后,由垦区内向垦区外延伸,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加工业、航化作业发展。其中,2011年航化作业超过1600万亩,比2002年增加一倍;二是实行多元化农机投入,推动农机化快速发展。在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同时,垦区管理局、农场均出台相应政策,对重点推广机械进行补贴,并积极鼓励企业、集体、个人投资入股,发展农机化。到2011年底,垦区农机总动力达745.6万千瓦,新增国内外先进农业机械22.5万台件,实现了农机装备总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升;三是农机管理模式独特,管理水平国内外领先。建立了“统分结合”与“统放结合”的农机经营管理模式,农机具实行“六统一”集中统一管理,把农机管理寓于农机服务之中,有机结合,服务及时到位;四是农机组织化程度高,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鼓励扶持发展农机大户、农机协会、农机合作社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多数农场都成立了现代农机管理服务中心,为农机户提供便捷、及时的技术维修服务,组织开展跨区作业,使农机推广示范、作业服务等能力不断增强。
考察组参观考察了黑龙江省友谊农场,友谊农场做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化的窗口,从1954年起,就引进前苏联全套的农业机械,共计2279台/件。这些机械担负着建场初期全场两万多公顷土地的开荒、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农业生产任务,是当时我国进的农业机械,在以后将近二十年农场农业生产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使友谊农场在率先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同时引领了垦区乃至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方向。
到六十年代初期,友谊农场利用我国自己研制生产的东方红-54履带式拖拉机,培养造就了梁军、郝焕文、刘瑛、董延兰、张福山等一大批农机模范人物,使垦区的机械化程度达到了83%,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同时引领了垦区乃至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方向。
1978年,友谊农场从美国迪尔公司引进当时先进水平的农业机械设备62台(件),在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进来现代化农业试点,为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开辟了先河,并积累了宝贵经验。
步入21世纪后,友谊农场的农机装备由现代化向精准信息化迈进,率先应用了精准农业和保护性耕作技术,为填补了此项空白。
始建于2009年的北大荒农机博览园位于友谊农场场部西侧,总占地面积为36万平方米,项目建设投资规模9000万元。园内不但展示有北大荒开发建设60多年来所使用过的农机具,而且当今上进的农业机械在这里也能看到。博览园的整体建设以深厚的农机文化和现代建筑艺术、民族风情为底蕴,是传播农机文化和展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方向的平台;集科普园、现代园、风情园、生态园为一体,用铁的事实诉说着北大荒农机发展由机械化向现代化转变以及从现代化向精准信息化方向迈进的历程。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机部门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现代化大农机,实现了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农垦总局农机部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勇气和魄力给学员留下了印象的深刻。通过学习考察,学员畅谈了自己的启发、感悟和收获,不但开阔了眼界,看到了差距,也感到压力,同时还增强了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