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蕲春县大同镇地处蕲北山区。今年以来,该镇认真贯彻落实全县农机化工作会议精神,结合镇情村情,把推进农机化作为实现大同经济跨越发展的主方向、展现现代农业的主阵地、带动农民致富增收的主渠道,创新工作思路,创优发展环境,实现了水稻全程机械化面积逐年增加,呈现出农机化与农村土地集约化、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标准化协调发展、科学发展的可喜局面。截至目前,该镇拥有1个市级示范农机专业合作社、1个县级示范农机专业合作社,正在申报组建2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插秧机24台,收割机12台,大中型拖拉机8台,小型作业机械382台(套)。特别是该镇车门村实现了水稻全程机械化,成为山沟沟里的“荧火虫”。而该镇普及农业机械化的做法也是亮点纷呈。
一、抓宣传,增强农机化的认同度。以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指导,结合大同实际狠抓了三个方面的宣传:一是加大购机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召开会议、主办专栏、印制资电视台黄金时间插播字幕滚动播放等方式,大力宣传粮食直补、优良品种补贴、综合直补和农机购置补贴,让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深入人心。二是加大先进典型宣传力度。在年初的全镇三级干部大会上,对获上级表彰的市级示范农机合作社谢围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全县及插秧能手操时刚等先进典型予以表彰,鼓励干部群众学先进、赶先进。三是加大农机化发展趋势宣传力度。运用《大同简报》等载体,连续刊发农机化发展趋势、农机新技术和农机手发家致富的先进事迹,引导全镇干部群众自觉参与到新型农机具的推广和应用中去,改变传统落后的耕作模式,应用现代农机新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拓展山区农民群众致富增收的新渠道。
二、抓投入,扩大农机具的保有量。为缓解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民有购机愿望,但缺少资金的现状,该镇坚持规范运作、阳光操作的原则,积极调配整合相关政策资金作为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农机具的应用中去,确保了农机保有量逐年上升。一是整合政策资金抓投入。积极整合扶贫和库区移民后扶等资金,按照逐级申报、严格审查、公示公开的运作模式,对符合条件的专业合作社和购机户在签订还款协议的基础上,予以优先发放启动资金,破解资金难题。二是扶持大社大户抓投入。对大社、大户一次性购买农机具超过10万元以上的,镇党委书记孙胜华、镇长王轶男亲自过问,由镇政府从扶贫贴息贷款和信用社支农小额贷款贴息中,予以优先安排,扶持大社大户不断更新农机具,实现农机具提档升级。通过系列政策激励,继谢围、两河和湖口畈之后,涌现出了该镇第四个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村——车门村,该村总人口不足千人,在家劳动力不足200人,但是今年一次购买插秧机12台、小型作业机械28台,当年完成机耕机整500亩、机械插秧120亩,现已购买收割机1台,真正实现耕、种、收水稻全程机械化。5月21日,车门村召开水稻机插秧现场会,党委书记孙胜华,镇长王轶男亲临现场,分管领导张洪干连续几天现场督办,车门村机手,农户及周边闻迅而来的农民200多人都来观看机插现场,井关插秧机厂技术人员现场示范操作,机手们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由慢到快,很快就掌握了机插技术,现场会一举成功。山区小村机插秧实现新跨越,把不可能的事变成了可能,该村书记詹方林也一跃成为全县名人。
三、抓服务,提高农机具的作业面。一是培训技术能人。紧密结合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及农机购置补贴实施等工作,对新购机农民、农机维修人员、农机手以及青壮年劳动力开展培训,着力提高了服务人员的技术素质和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组织农机科技人员先后在车门、柳林河板溪村举办培训班3期,宣传政策,普及农机化知识,提高农机化科技入户率和普及率,300多名群众参加了培训,发放农机科技信息1000多份。同时,对培训资料做到专人负责管理,做好农机化科技知识培训资料的整理,对每位参加培训的人员信息资料建档立卡,实行跟踪管理。二是组建专业服务合作社。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一家一户几亩地耕种成本非常高,组建专业合作社,把小块土地集中耕种,既节约成本又便于应用新技术、新品种和机械作业,减少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农民积极性很高。在镇、村两级的正确引导下,2007年以来,该镇先后成立了谢围和红光农机两个专业生产合作社,入社会员270户,流转土地面积810亩,开始尝试300亩面积的水稻机械化育苗,实施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往年收获季节,外出打工的人员都回来割谷,现在只要一个妇女在家就可把水稻收回家,水稻机械收割运送一条龙服务,节约收获成本70元/亩以上,农机产业化服务不仅节省了劳动力,使打工种田两不误,带动了农民人均增收150元。今年该镇农机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发展到517户,流转土地总面积达到1400亩,实现统一供种、统一育苗、统一插秧、统一供肥、统一收割的“五统一”作业,其中有300亩农田开展了水稻全程机械化服务,采用软盘育苗,实现了整作机械化、播种机械化、插秧机械化、施防机械化、收获机械化,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这种生产模式很受农民欢迎,预计明年机械插秧面积将达到1000亩。据统计,该镇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业范围辐射到张榜、檀林、刘河、横车、株林、彭思等乡镇,作业总面积达2000余亩。三是优化服务环境。一方面,着力构建“专家+技术员+科技示范户”的技术服务机制,定期组织农机、农技服务中心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服务,提高农机化技术普及率。大力开展农机作业标准化活动,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成立技术服务组,深入田边地头蹲点指导,跟机服务。连续多年在谢围、两河建立千亩油菜连片高产示范片,召开油菜免耕精量播种技术现场会,已推广油菜免耕精量播种机2台、开沟机12台;在李山村创建茶叶绿色防控新技术示范点,推广新型环保杀虫等机械设备18台(套)。另一方面,实行购机补贴手续全程协办制。镇农机服务中心人员带领农民选择好所购机型之后,购机补贴手续就由镇农机服务中心人员全程协办,并实行农机维修保养服务三包制,让购机户既省钱又省心。
四、加强监督管理。该镇推行“两证”管理措施,即:每个下乡服务的技术人员佩戴技术服务上岗证,每个做业机手操作证才能开展作业服务,确保农机作业零事故。同时,积极加强田间作业质量监督、检查,所有下乡服务的技术人员与村委会、机手和农户签订作业合同,严把作业质量关,提升农机作业质量水平。四、抓考核,提升农机化的达标率。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农机化的推进工作,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张洪干副镇长负责日常工作。二是制定考核办法。在年初将农机化推进工作纳入镇干项目化管理和村级实绩承诺内容,确定考核分值,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各项目标任务分解,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强化目标监督和管理。三是狠抓结账兑现。镇委、镇政府每年年终都要组织专班对农机化推进工作进行考核,严格结账标准和时限,对完成任务好的村,在第二年的三级干部大会上设奖表彰;对完成任务不好的村,扣掉相关分值,并在村干年终工资分配时予以扣减兑付比例,真正让干实事的人不吃亏,不做事的人受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