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郑州电】在农业大省河南,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机合作社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功能定位也从最初的“服务农业”向“经营农业”悄然转变。在家庭承包制度不变的情况下,成为农业生产的新型经营主体。
把家里的15亩耕地交给合作社“托管”后,武陟县农民原小庄一身轻松。他说:“两个孩子都在外打工,不愿回家种地。我都快60岁了,精力越来越不济。"带地入社"后,每亩地每年交330元服务费,从种到收,合作社全管了。抽出了身,我在村里开了个手机店。”
“合作社下设农机部、农资部、植保部、加油站、土地流转部、信贷担保部、培训部,覆盖粮食生产"全链条"。”原胜利说,“从单纯提供农机服务转向"经营农业"后,合作社亩产增10%,投资省10%,这一增一减,就是我们赚的钱。”
河南省农机局统计,目前该省注册登记的农机合作社达到4776个,比2007年底增长8.5倍,稳居首位。全省农机合作社数量约占农机作业服务组织总数的一半左右,较平均水平高32%。农机合作社年均作业面积超过5000万亩,参与土地流转面积483.6万亩、土地托管面积832万亩,订单作业面积3061万亩。
“河南省常年外出务工人数在2000万之多,在此情况下,全省粮食生产仍然实现"九连增",农机合作社的作用不可替代。”张开伦说,“从长远看,农机合作社将日益成为土地流转的新主力、集成应用农业技术的新载体、现代农业经营的新主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新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