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去年共落实秸秆还田作业补贴1.125亿元。在各类农业补贴中,1.125亿元看似不大却效益惊人,在提升玉米机收率、提高农民种粮效益、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都表现出很强的带动作用。据省农机局统计,补贴直接受益农民187万人,技术推广面积达1800万亩。
秸秆还田补贴,全称为玉米丰产方建设机收秸秆还田作业补贴。山西省实施这一项目时,采取玉米机械化收获与秸秆还田同时进行的模式。项目区农民采用这一作业方式可获得每亩30元的作业补贴。去年,全省补贴规模为1.125亿元,分两批在11个市的79个县实施秸秆还田作业补贴项目,实施面积达375万亩。据农机部门统计,项目区涉及567个乡 (镇)、3575个村,受益农户58.59万户,受益人口达187万人。而且,通过示范辐射,带动全省1800万亩玉米实施了秸秆还田。
由于项目实施必须与玉米机械化收获同时完成,所以秸秆还田作业有效调动了农民购买使用玉米收获机械的积极性。全省仅去年就新增玉米收获机3554台,是历年来增量的一年,总保有量已超过1万台。机械的增加又加快了玉米机械化收获的推广,去年全省共完成玉米机收面积885万亩。
农机部门调研显示,山西省推广的这种秸秆还田模式,具有蓄水保墒、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增加粮食产量的效果,是非常适合山西省玉米种植特点和农民习惯的秸秆处理方法。玉米秸秆还田后,可以减少农民用肥量,提高土壤品质。据测算,秸秆还田可使每亩玉米增产40公斤左右。近两年,山西省农民使用机械收获一亩玉米平均支出80元左右,实施玉米机收秸秆还田补贴后,农民收获一亩玉米只需支出50元。这项补贴在减少农民支出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机手的作业量和作业收入,从事该项作业的农机手年纯收入普遍在3万元以上。这项补贴对农民节本增效有比较明显的作用。
另外,实施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具有很好的生态效应。原先很多农村都采用焚烧的办法处理玉米秸秆,不仅污染空气,容易引起火灾,而且可能造成土壤表层焦化。项目实施后,这一习惯已经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变。秸秆还田推广面积1800万亩,意味着山西省过半玉米田已经实施了这一技术。这样大面积的技术推广,对环境改善的效果显而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