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调查显示,2012年,我国累计消费各种型号的插秧机9.7万台,同比增长9.12%。显示出插秧机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但增幅趋缓。
同时,区域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市场需求北快南稳。
从插秧机市场的需求结构分析,2012年呈现出一个突出特点是高速插秧机出现负增长,市场调查显示,2012年高速插秧机需求1万余台,同比下滑6.8%;步行式7.3万台,同比增长25%;独轮式约1.2万台,同比下滑31.2%。
这种变化说明插秧机需求结构发生较大调整,折射出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市场呈现出热点轮动的局面,过去领跑高速插秧机市场的江苏、黑龙江等增幅下滑,黑龙江市场出现了负增长;与之同时,两湖、两广区域市场需求出现较大幅度攀升,而在这些区域,手扶式插秧机是其需求主流,因而改变了市场的需求结构。
二是独轮式插秧机需求出现滑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产品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插秧机的适应性差、作业质量不尽如意等。
三是竞争格局渐趋形成,洋品牌领跑乘坐式市场,国产品牌抢滩步行式高地。插秧机市场竞争激烈,从插秧机品类分析,日系插秧机依然独占乘坐式插秧机市场,久保田以37.5%的占比,独占鳌头。洋马后来居上,坐上了乘坐式插秧机的头把交椅。手扶式插秧演绎战国竞争格局,东洋持续发力,湖北正天发展迅猛,柳州五菱增势强劲。福尔沃、春苗占据着独轮式插秧机的主要份额。
今年市场持续增长
水稻作为我国粮食种植面积的作物,每年的种植面积大多稳定在4.53亿亩左右,在小麦、玉米种植基本实现机械化的情势下,水稻的机械化种植水平偏低,成为制约水稻全程机械化的瓶颈,也成为我国“十二五”期间重点推进的农机化项目。因此,业内预测今年插秧机市场或将突破12万台,增幅或将在20%左右。
市场将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需求量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或将出现较大幅度增长;二是市场需求依然会以步行式为主流,乘坐式在东北和江苏等市场或将进一步增长;三是品牌竞争依然会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洋品牌会继续控制高端市场。
插秧机市场增长动力首先是来自于强劲的刚性需求和补贴政策的持续发力。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大,但机收率很低。统计显示,2012年我国水稻机植水平仅仅26.24%,是三大粮食作物中机植水平的一种。由此决定了水稻种植机械化成为我国政府关注的焦点,从中央到地方均给予重点扶持,有效拉动了市场需求。从惠农政策分析,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了插秧机的补贴力度,同时农业部通过投放大棚育苗(工厂化集中育苗)补贴,把机械化插秧比例纳入购机补贴绩效考核等一系列措施,以确保实现机械化插秧率持续快速增长。这些措施成为推升插秧机市场重要动力。
其次,插秧机生产企业加速插秧机技术创新,推动产品质量升级,使插秧机的性能日趋稳定,更加适应各个市场需求,为插秧机市场的升温奠定了产品基础。近年来,对“三农”的重视与支持以及一系列拉动内需的政策,刺激了农机工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插秧机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生产插秧机的企业有100多家,原来收割机生产企业绝大多数都进入插秧机行业,其中进入补贴目录的企业约34家、60多个机型。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众多企业选择了技术创新和质量升级之路,推动我国插秧机产品快速成熟,插秧机产品的成熟为插秧机市场提供了坚实的产品基础。
第三,插秧机跨区作业正在各地兴起。近年,我国插秧机消费者的购买用途正在经历由过去自用为主到以经营为主的转变。插秧机农机合作组织和农机大户开始进行跨区作业,并且收益颇丰,市场调查显示,一般插秧机消费者两年的时间即可收回购买成本,有效刺激的农民购机积极性。
第四,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的推动。近年农机合作组织迅速崛起,以其强大的市场购买力逐渐成为插秧机需求的生力军,尤其对乘坐式高速插秧机的拉动作用明显。
第五,农机服务产业化的发展推动插秧机市场逐渐走上成熟。以农机大户为主的各种服务组织迅速发展,育秧大户、育秧公司、机插大户、机插公司等专业户和专业组织成为农机服务的主体,服务模式也在探索中不断创新,尤其是在跨区育插秧上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有力推动了插秧机市场的推广和发展。
第六,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撬动。通过农机与农艺专家的努力,育苗瓶颈取得突破、双季稻地区应用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也日趋成熟。主要水稻产区的水稻育插秧技术体系已经基本建立,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具有的节省秧田、节约水肥、省工节本、高产稳产等优势,以及对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增加农民收入的意义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