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用工荒”调研:农民工群体出现三大转变

   2013-02-25 新华网8440
      新华网昆明2月24日电(“新华视点”记者李伟 吉哲鹏) 元宵节过后,不少企业和用人单位又将遭遇“用工荒”困局。记者最近在湖北、云南和四川等地调查发现,目前我国群众正在出现三大转变:主体从“农民工”到“民技工”,诉求从“吃饱饭”到“要体检”,发展从“讨工资”到“要身份”。

地方政府和企业如果不应对这些新变化,忽视农民工权益维护与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将有可能遭遇农民工“用脚投票”。

从“农民工”到“民技工”:产业工人之路渐行渐近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当前农民工群体对自身定位由亦工亦农正在向非农就业转变,之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过客心理转向在务工地区长期稳定生活,对职业角色的认同逐步向产业工人迈进,越来越多农民工正在转向“民技工”。

在我国庞大的水电工程建设队伍中,农民工所占比重普遍超过50%。他们通过劳务派遣、协作队伍、临时招聘等方式加入水电建设大军,常年在深山峡谷从事高强度劳动。一个水电工程建设往往要持续数年甚至十几年,农民工队伍相对稳定。

位于四川省雷波县和云南省永善县接壤的溪洛渡水电站2003年开工建设的,在建综合规模。“溪洛渡工程建设者中农民工达4200人,占建设者总数的50%-60%,已经成为工程建设的主力军。”三峡集团公司溪洛渡工程建设部坝管部主任张坤华介绍,在施工一线从事灌浆、筑坝等操作的基本上都是农民工。

记者发现,在溪洛渡、向家坝等水电站建设工地,农民工的称谓已悄然变成了“民技工”,一些工作时间长、技术好的农民工备受企业重视。“以前是一两年就换个地方,现在是长期在水电行业扎了根。”已经在水电行业工作多年的“民技工”闵芝祥说。

在记者采访的20多名农民工中,大部分参与水电工程建设的年限超过了5年。42岁的农民工陈彬姚已在水电行业工作了14年。“我一路跟着水电工程走,十几年来就是从一个工地转到另一个工地。我身边的许多农民工兄弟也是这样,不管跳到了哪个施工单位,反正离不开水电行业。”陈彬姚说。

“将‘农民工’改为‘民技工’就是为了体现尊重和认可,对农民工群体更加关注和重视既是其自身的要求,也是保持水电建设队伍稳定的必然选择。”溪洛渡工程建设部党委书记张世保说。

从“吃饱饭”到“要体检”:软性因素不再可有可无

一些劳务经纪人告诉记者,现在流动的原因除了“吃口饭”外,以前几乎不被考虑的职业健康、技能培训、文化生活等软性因素也成为就业的重要条件。

在主要为施工单位员工和周边移民服务的宜宾县人民医院向家坝分院,记者看到数十位农民工正在体检,他们拿着自己的体检表排队进入内科、外科等诊室。

“医院业务量从2009年的二三十万元增长到2011年的300多万元。”宜宾县人民医院向家坝分院院长王月康说,除了施工单位组织农民工进行上岗前统一体检外,很多农民工也主动来检查、复查,越来越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了。

在溪洛渡工程建设部急救中心文件柜里,记者看到几百份农民工健康档案表,详细列出了血压、肝功能等各项检测数值,超出正常范围值的项目加以特殊标注,注意事项一栏写明医嘱和建议不能从事的工种。

农民工杨远福感慨道:“以前的愿望就是吃饱饭、拿到工资,现在我也希望单位能经常给检查身体,万一有病别耽误了。”

除了关注自身健康之外,农民工对于丰富文化生活的愿望更加强烈。在溪洛渡水电站农民工营地图书室,记者看到借书登记簿上已经写了厚厚的几十页,《亮剑》《名人名言》《二十几岁改变男人的一生》等书籍受到农民工欢迎。

一些单位因为害怕“替别人培养骨干”而不愿意下力气投入农民工培训。

从“讨工资”到“找身份”:生存权、保障权、发展权一个都不能少

当前用工紧张形势不断加剧,加之手机、电脑等信息工具更为普及,农民工能迅速了解到各行业间的工资水平,一旦感觉偏低就会去别的单位。记者发现,除了待遇和福利外,“找身份”成为一些农民工更为关切的话题。

“现在一线工人最少每月能拿3000元以上,技术含量高的工种每月工资能超过万元,这是我们长期在水电行业干活的主要原因。”今年40岁的水电四局农民工张福林如今已是工程队的副队长,他每月能拿到7000多元工资。

解决“温饱”问题后,农民工期盼解决不同身份劳动者之间的待遇、权利等方面的差别。记者发现,施工区给农民工提供的权益保障和养老、医疗、子女就学等由社会提供的合法权益保障衔接不畅。

“在城镇打工的农民工参加的是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假如要转移回农村,存在参保缴费标准不一致、养老待遇不一致问题。”昆明市社会保险局副局长冯玮介绍,其中建筑行业务工人员参保多是工伤保险,因为其用工关系复杂,监察难度也很大。

“虽然工资越来越有保障,但很多实实在在的差别还是让大家感觉低人一等。我们最希望能够稳定下来,也成为‘单位人’。”来自云南省的农民工刘明全说,身份差别主要体现在稳定性、社保、福利、政治待遇等方面。

针对农民工管理中存在难题和农民工诉求变化的新趋势,三峡集团探索统一用工、统一食宿、统一培训、统一劳保、统一支付、统一体检、统一表彰的“七统一”管理服务模式,农民工投诉、讨薪个案大幅减少,用工队伍日益稳定,一批农民工成长为组长、班长、队长、科长,正逐步实现身份转化。

“以前只想能吃饱饭,下班回来洗个热水澡,没想到自己能当上单位的‘干部’,还把老婆孩子都带到了身边,工作的劲头更足了。”从编外砼工当上浇筑队队长的“80后”农民工付强说。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