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供60头牛同时挤奶的自动转盘式挤奶台,每次作业只需4名员工,牛在牛舍中可以自由行走、进食甚至按摩,不足50人负责3000多公顷土地的种植和经营,牛粪和谷物直接用来搞生物发电卖给电网。记者日前走访了德国勃兰登堡州一家股份合作社形式的农庄,体验了德国农民的现代化农庄经营。
德国卡施泰特合作社的养牛场
这家名叫卡施泰特的合作社兼营牛奶和种植,占地3750公顷,这些土地是从私人手中租来的。目前农场1200多头奶牛每年的产奶量有1200万公斤,农场所种植的谷物、油菜籽和玉米等主要用于奶牛的饲料和生物发电。合作社负责人洛塔尔·帕夫洛夫斯基告诉记者,卡施泰特从上世纪50年代起开始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形式生产牛奶。成立之初,一个农民要加入合作社,至少要有5000马克的本金。如今,这种股份制农业合作社的形式在德国的东部联邦州十分常见。
帕夫洛夫斯基指着一名开拖拉机的女士说,“她家里有30公顷土地,但她不愿自己单独经营,而是愿意在这里工作,于是把土地租给我们,加入合作社,来这里上班。”帕夫洛夫斯基说,比起家庭农场,这种合作社有很多优势。“单户家庭农场很可能要一年365天工作,可在我们这里,工作时间是固定的,生病了可以有人顶替。公司还有很多福利。”帕夫洛夫斯基说,农民在这里工作,工资可以拿到每小时10欧元(约合人民币80元),股份持有者还享受每年的分红,退休撤股时能够根据工作年份和职务的不同获得一笔津贴。帕夫洛夫斯基认为,政府应该更加支持这种合作生产的形式,但对于大公司对农场的投资,他心存芥蒂。“我们是不会考虑接受大企业投资的,那样的话,合作社的发展就不由我们做主,工作岗位也就危险了。如今,合作社的发展决策都由农民自己做主,未来20年我们的发展经营都将不成问题。”帕夫洛夫斯基说。
走在卡施泰特农场的核心区域,记者看到很多新购置的耕种设备,还有新建的牛舍,以及屋顶上新装的太阳能板等现代化设施,牛舍扩建计划也正在筹备中。帕夫洛夫斯基说,过去3年,公司用于生产扩建、设备更新换代的投资共550万欧元,其中150万是自有资本,300万来自银行贷款,还有100万是从联邦州获得的资助。按照勃兰登堡州的标准,5年内农场建设最多可获得75万欧元的资助。另外的25万欧元是来自上一个5年的份额。
德国农民联合会的发言人约翰内斯·丰克向记者介绍说,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共有两大支柱,一是为保证欧盟食品和农民收入,针对欧盟市场与市场农产品价格差提供的直接津贴补助。目前,德国农民平均每公顷土地获得的欧盟津贴约为320欧元。在德国,这一津贴不再与产量挂钩,而是与农场经营状况、动物保护、自然保护、环境保护和消费者保护标准的遵守情况挂钩。丰克说,将津贴与产量脱钩有助于防止农民为追求更多的津贴而一味提高产量,给市场造成压力,可以让农民更好地考虑市场需求而进行生产。在2015年前,欧盟实行牛奶配额,农户不得超出配额生产,否则将受罚。丰克说,欧盟会在不提前通知的情况下,对农场遵守准则的情况进行抽查,全部的规定条款有1200多项,抽查不合格的农场将受到减少补贴的惩罚。
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第二大支柱是欧洲农业基金对农村发展的资助。这一资助与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资助一起,用于帮助农场提高竞争力、改善环境、提高农产品多样性。联邦州在制定资助条件时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帕夫洛夫斯基从勃兰登堡州获得的资助便属于这一类。
法国农业合作社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联系到了一起,在资金、保险、信息咨询、科技推广、技术培训方面直接为农民提供生产指导。同时农业合作社连接了生产与销售,以集团的力量面对市场竞争,各级合作社通过议价的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市场价格,增强农民的市场话语权。合作社还能引导农民的生产决策,避免农产品过剩或者短缺的情况。
以记者参观的法国留尼汪“香草生产合作社”为例,留尼汪岛的香草质量闻名,但毛里求斯和马达加斯加也靠种植和销售低价“波旁香草”赚取了不少利润,留尼汪岛单个的香草农场凭一己之力不但难以打赢价格战,更有亏本和被市场淘汰的危险。为此,当地成立了合作社,香草的生产由各农场操作,但从播种到成熟季节,合作社会派专人对每个生产点进行技术指导,在收割季节统一运到合作社车间进行加工、装箱以及销售。如今留尼汪合作社还推出香草主题参观的旅游项目,游客跟随导游在风景秀丽的生产地学习香草的种植和烹饪文化,同时选购优质香草。导游奥黛丽告诉记者,若是靠单个农场主,根本无力组织这种融合生产和销售的参观。大家正是借合作社的集体力量将留尼汪香草生产传承并发扬开来的。
法国政府对大面积标准化生产的大农场给予优惠性政策,优先给予他们低息的贷款、补贴和税收减免。这促进了一些组织性较弱的部门如肉类加工、水果蔬菜等合作社的建立。1991年、1992年,法国政府分别颁布两项法案,允许外来投资者购买合作社的股份,这令不少合作社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有的还与其他的合作社结成大型跨国农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