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市从2008年推广保护性耕作以来,大面积推广土壤深松、秸秆还田技术,已被广大农民朋友认可和接受,近日市保护性耕作实施工作验收小组在黑山、北镇、凌海、义县进行检查验收时发现,在地表作物残茬处理、秸秆覆盖等技术处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地区地表秸秆覆盖30%显得很厚,有的地区地表秸秆覆盖30%显得稀少,究其原因与作物秸秆量的大小有直接关系。
那么如何正确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采取哪种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模式,是推广和普及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关键所在。
一、根据锦州市各县区气候条件、作物品种、耕作习惯及技术、经济基础,可采取以下几种技术模式:
1、旋耕覆盖模式
工艺流程:收获—秸秆粉碎还田—浅旋处理残茬—免耕播种—深施化肥—化学或人工控制杂草。
2、苗带旋耕(灭茬)模式
工艺流程:玉米收获—秸秆粉碎还田—苗带浅旋(灭茬)—精量播种—化学除草,至少中耕一次。
3、圆盘耙压覆盖模式
工艺流程:玉米收获—秸秆粉碎还田—圆盘耙处理秸秆—免耕精量播种—深施化肥—化学除草。
4、高留茬耕播模式
工艺流程:玉米机收(秸秆运出,高留茬)—旋耕灭茬,精量播种—深施化肥—化学除草—至少中耕一次。
5、深松模式
工艺流程:玉米收获—秸秆粉碎还田—深松(处理残茬)—耙耱—免耕播种—药剂除草。
二、秸秆残茬处理技术。农作物秸秆经过机械化作业处理后留在地表做覆盖物,是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核心,秸秆的处理方法主要由以下四种方式:
1、粉碎秸秆处理。粉碎前茬作物秸秆后抛散,使秸秆均匀覆盖地表。
2、直立秸秆处理。在风沙大的地区,收获后对秸秆不作处理,秸秆直立在地里,播种时将秸秆按播种机行走方向撞压,使其倒伏在地表。
3、留根茬处理。在使用作物秸秆地区,作物收获时留根茬20—30㎝.
4、粉碎浅旋处理。在风沙较大的地区,秸秆粉碎后,用旋耕机浅旋地表,使作物秸秆与旋耕层土壤混合。
三、技术关键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条件,采用不同的秸秆处理方式。
1、杂草病虫害控制和防治,利用化学药剂控制杂草、病虫害,也可用地表耕作机械化或人工控制杂草。
2、深松技术。根据土壤条件和免耕地表的秸秆覆盖状况确定合理的作业周期及不同的深松方式。
3、保持秸秆残茬的合理分布是保护性耕作的成败的关键,如残茬分布不均时应人工撒匀后再进行粉碎还田。
4、秸秆残茬覆盖率的测量方法,一是直线法测量;二是照片比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