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当前我国小麦机械化水平已经达到了93%,为何在机械化程度居高的情况下发布该项指导意见,请您介绍一下技术指导意见出台的原因?
答:小麦是我国第三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3.4亿亩左右。众所周知,在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中,小麦是的,达到了93%左右,比其他作物的平均水平高出了36个百分点。分析其原因,一是小麦是旱田作物,比水田容易;二是现在小麦的品种便于机收;三是稻麦联合收获机技术比较成熟。所以,小麦机械化水平和跨区作业成为了农机化发展的亮点。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虽然我国小麦机械化水平有了长足发展,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这主要是指的耕种收方面。目前,小麦田间管理机械化水平仍比较低,其他环节的科技含量也不高。如小麦的免耕播种、化肥深施、节水灌溉、植保、稻麦轮作茬口播种等仍存在比较多的技术难点。根据目前小麦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来看,原因主要是农机农艺技术融合不够,机械化作业的模式、标准不统一,没有形成便于应用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因此,农机化司出台此类技术指导意见是非常必要的。
问:您认为解决当前小麦机械化生产问题的工作思路是什么?
答:研究小麦机械化生产问题,应重点围绕提升小麦机械化生产科技含量和推进小麦生产的标准化两方面来考虑,这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小麦机械化生产的重点任务。
,农艺专家要加强对小麦机械化的技术指导,把有关小麦栽培的农艺要求落实到农机化生产的各个方面,进而提升和改善农机具质量和作业标准。第二,农机化专家要在促进小麦产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要加强对小麦生产全过程的研究,既要研究小麦的播种质量,也要研究水肥运筹、植保和秸秆资源利用等问题。农机化要紧跟小麦生产的科技进步,把栽培技术通过机械化的方式落实到田间,落实到生产中的每个环节,不断提升小麦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第三,要认真研究小麦农机农艺融合的技术路线和操作办法,建立协调沟通的机制,通过两方面专家共同努力,推动我国小麦机械化生产科技和标准化水平有较快提高。
问:技术指导意见出台以后,有何重要意义?农机化司希望达到哪些促进作用?
答: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抓好小麦机械化生产,不断提升科技水平,对于促进小麦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指导意见的出台主要期望达到以下3个目的:一是目前我国粮食产量已经实现“九连增”,期望农机化能够在科技方面对粮食生产作出更大贡献。下一步要深入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提高小麦机械化生产的科技含量,让各方面都对小麦技术水平引起高度重视;二是抓好小麦机械化生产关键是在人,技术指导意见中包含大量农艺技术知识,希望技术指导意见能够有效提升农机手的技能,让农机人多学一些农艺知识;三是希望该项技术指导意见能够作为一个模板或是引导,各地在两个技术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细化技术内容,完善本地区小麦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和操作规范,做好试验、示范和推广,进一步提升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水平。
问:在这两个技术指导意见中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
答:在技术指导意见的主旨方面,最重要的是开篇部分所提到的“在一定区域内,提倡标准化作业,小麦品种类型、耕作模式、种植规格、机具作业幅宽、作业机具的调试等应尽量规范一致,并考虑与其他作业环节及下茬作物匹配。”就目前我国的国情来看,现阶段小麦机械化的标准化程度其实并不高,虽然现已实现了机械化,但只是初级阶段的机械化,即机械替代了人工劳动,若与先进农艺要求相比,我国的机械化程度还是比较粗放的。在当前的机械化水平下,很多先进的栽培模式技术还没有实现,科技含量并不高。真正的机械化不应是单纯意义上用机器替代人工劳动,而应该是把农业技术通过农机手段来实现。在机械化水平提高了以后,亟须形成一整套机械化的工艺模式,并将形成的工艺模式融入到整个农业的全产业链。不管地区、产品、作物都可以按照这套工业化的理念来指导农业生产,从而最终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机械化工艺流程和机器系统,有益于实现整个农业生产标准化和规模化。
在技术指导意见的内容方面,农艺技术方面的内容占了很大的篇幅,当下农机人对小麦农艺技术这方面的关注较少,该项技术指导意见邀请农机农艺专家共同参与撰写,农机与农艺技术要点相结合,使农机人多多学习农艺技术。
问:在技术指导意见中值得农民注意的是什么?
答:需要农民和机手特别注意主要有两点。
一是小麦播种问题。现在农民和机手最不规范的就是播种方面,作物产量形成种植是基础。技术指导意见用大量篇幅介绍播种方面的技术,特别强调适期播种、适量播种、提高播种质量和播种机具选用和调试。另外,稻茬麦小麦的机械化水平还是比较低的,尤其是播种这方面,农艺要求也很复杂。
二是对农业作业的规范问题。作业要以标准化为前提。目前大部分农民和机手并没有标准化的意识,没有参照标准也没有适量的概念。比如,农民在作业中播种量都很大,种子比标准量要多1/3左右,达不到小麦精播的要求,播量大不仅导致种子、肥、水的严重浪费,且致作物生长趋势也不好。因此,当前农民和机手应加强对作业标准化的学习,使我国农机化逐步向精准农业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