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冈县烟草农业园区稻烟轮作基地
在“创新、转型、调整、升级”的今天,“黔中乐土”凤冈,以创新的思维、务实的理念、市场的手段,将好山好水打造为农业园区,变成了发展现代农业的广阔舞台,书写出迷人华章。
土地流转催生“新型农民”
日前,记者在凤冈县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园区采访时,碰到进化镇临江村村民范德明。他正和老伴王德彩一起,带着孙女在贵州三阁园林绿化公司的花卉苗木基地边游玩。范德明告诉记者,土地流转后,他转变成为“新型农民”,一个人能赚好几样钱,收入较以前提高了很多。
掰着手指头,他一笔一笔地给记者算账:自家的6亩土地流转给贵州三阁园林绿化公司,每年能拿2000多元租金,夫妻俩到公司的花卉苗木基地打工,一个月也有3000多元工资,再加上自家种的6亩茶园,一年收入能有六、七万元。
“现在种地得靠技术,靠投入,这两个条件都具备了也还得靠老天爷。把土地租给老板后就地打工也能挣钱,还不担风险。”范德明乐呵呵地说。
在凤冈,像范德明这样将承包土地转租给企业、大户进行规模化经营,自己“摇身一变”成产业工人的现象十分普遍。
“通过土地流转进行规模化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经之路。没有规模,任何一项产业都难成气候,发展现代农业就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梦。”县长廖其刚说,家家承包、户户种田、均分耕地的土地经营方式制约了农业规模化发展,已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
凤冈在提出“建设生态家园,开发绿色产业”的战略决定后,从林地入手,引进市场机制,引导土地流转和集中,着力培育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2009年8月制定《凤冈县规范和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见》,进一步巩固过去的林地大户承包政策,引导农村劳动力外出转移,促进农村土地向大户、能人和企业流转。
经过多年的探索,凤冈形成了“租赁流转、优先用工”、“流转建园、分包管理”、“流转建园、合作经营”等多种土地流转模式。目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逐年增加,已有近30%的农户进行了土地流转,流转面积达14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35%左右。
随着土地流转的深化发展,一大批有新观念、新意识的“新型农民”应运而生。
“如何做大市场是我们公司目前的当务之急。凤冈茶叶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还是欠缺推介和宣传。”有了多年的种茶经验,花坪镇女干部吴燕如今谈起茶产业发展,头头是道。
2007年,吴燕响应政府号召下田种茶,在花坪镇石盆村流转土地150亩投资建茶园。如今她已是凤冈本地一家茶叶公司负责人,注册的茶叶品牌“篱篱草”和“春芳歇”畅销北京、江西、深圳、重庆等地,完成了从“机关干部”到“新型农民”的转变。在凤冈,像吴燕这样的“新型农民”有百来位。
“正是看中了土地成本资源优势,劳动力的优势,和良好的生态种茶优势,我的产业转向凤冈的茶叶。”2005年,在重庆、贵阳等地从事房地产开发的贵阳老板陈胜建,带着城市资本到凤冈县整合土地3000多亩种茶,创办野鹿盖茶业公司,雄心勃勃经营他的“茶业王国”。
正是像陈胜建这样的理念,凤冈成为外来客商和民间老板投资茶叶产业的热土,来凤冈投资建茶园、办加工厂、经销茶叶的人真可谓“车水马龙”。
“随着土地流转的加速,我县农业经营主体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除了一般的小农经营主体外,出现了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分天下’的新格局。”县农牧局局长陈波说。
截至目前,该县有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3家;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62个,注册资金24916.1万元,在册会员22561户,辐射带动9126户。
“土地流转为凤冈现代农业创造了发展的条件,为农业产业迈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唐隆强这样说。
信息化管理农业科技走进田间地头
在68岁的田坝老茶农陈志友家中,打开电脑轻轻一点鼠标,一片接着一片,800多亩茶叶基地一览无余。忽然间,电脑屏上跳出一个场景:青青的茶园间,一个花白胡子的老农民拿着剪刀,正麻利地为茶树修剪枝丫。
不出家门,坐在家里就能管理好几大片茶园,这得益于一套名为“天演点贡”的信息化管理监控器,全覆盖下的基地实现了全天候动态管理。“通过网络,基地连接到北京的市场,外面的商家只要一点合作社的网址,就能看到原生态的有机茶基地,茶叶自然就能卖出好价钱啦。”陈志友兴奋地说,茶叶的质量客户放心,今年产的茶叶一片不剩了。
“科技改变,现在已不是靠几口炒锅就起家的时代。”同村另一位茶叶企业家——60余岁的孙德礼若有所思。他家当年炒茶的破旧木板房早已变成现代化大型工厂。
在田坝人的记忆中,以前每到茶叶采摘的季节,天一黑,全村的烟囱里就开始冒着袅袅青烟,村子里是一片锅铲敲打铁锅发出的“叮叮叮”的炒茶声,甚是热闹。
如今,围着炒锅炒茶的手工作坊格局逐渐被规模化、标准化和清洁化的现代农企运作模式所替代。
以上市为目标的贵茶有限公司,要建设年生产加工能力不低于2000吨的标准茶叶生产车间和拼配车间,还规划了按欧盟检测标准建立质检中心、茶博馆和四星级宾馆。本土企业凤冈仙人岭有限公司推倒旧厂房更新设备,引资建起了清洁化加工厂。龙江加工厂不惜“血本”投资200多万元建起庄园式的茶庄,走加工、旅游、品牌一体化的路子。
观念一变天地宽,随着傍晚袅袅青烟的消失和那一片片悦耳的“叮叮叮”声不再响起的今天,凤冈茶叶的历史在不知不觉中被改写,一批技术装备水平可以和江浙先进企业媲美的加工企业正在涌现。
曾到田坝有机茶生产示范园区参观考察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茶学专家陈宗懋兴奋地说:“这里的加工厂规模和机械化程度已接近江浙等东部发达省、市,在此之前,我没有想到在贵州有这么多已上规模的加工厂,想象中只有几口炒茶锅。”在王寨乡高坝村,又是别样的风景。今年5月初,记者在高坝村采访时曾碰见到了“骑”在“铁牛”背上打秧田的村民杨兴书,他满脸喜悦地说:“这个东西好得很,耕起地来比5头牛还管用。”
在农机具的帮助下,原来需要数天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要几个小时就能完成,大大提高了效率。
县农牧局工作人员介绍,从2006年以来,全县推广各类农机已达8万余台。农机具的推广运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大量青年农民外出打工,农村劳动力缺乏的困难,提高了全县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效拉动了农业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
“科技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陈波欣慰地说,通过近年来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良种良法、土壤改良、农产品电子监控等技术与方法已经逐渐走进了田间地头,带来了农业生产的许多新变化和新气象,凤冈农业逐步走出了一条科技内涵型的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之路。
下一步,该县还将加强与北京大学、中茶所、贵州大学等科研院校的合作力度,重点开展对品种改良、产品研发、节本增效及循环农业等方面的技术攻关和研究,生产优质、高端的农产品,加大适用技术和新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农业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产业转型。
目前,全县农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率达,建成有机基地58826亩,农产品加工业完成总产值1156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6年的2016元增加到如今的5414元,位居遵义市前列。
“靠科技增产增收,这是现代农业的显著特征。”一位长期关注凤冈农业发展的省农科院专家说,凤冈农业发展正经历从依靠扩大物化投入,到向科技要增量增效的历史性转变。
筑巢引凤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新“硅谷”
走进凤冈县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园,一排排引人注目的钢架大棚、繁忙的产业工人以及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让人感受到了“农”字号的勃勃生机。
占地4000平方米的大棚立体育苗工程是凤冈县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园的一个基地。这里,钢架大棚、温控装置、滴灌系统、软盘育苗……一幅现代生态农业科技产业园的美丽画卷跃然眼前。
红色的西红柿、紫色的茄子、青色的黄瓜……各色果蔬姹紫嫣红、新鲜欲滴。“大棚里的反季节果蔬已经陆续采收上市,运往邻近县(市、区)的农贸综合市场、学校和超市,既满足市民需求,有效缓解了因夏秋干旱导致果蔬短缺的难题,又实现了园区种植利益化,菜农每亩一季收入可达4000多元。”该园区负责人说。
凤冈县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园是贵州省级重点烟草农业园区,集高端烟叶现代化生产园、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园、休闲农业观光园、新型农民美丽家园及教育培训基地为一体。园区覆盖进化、琊川、天桥、何坝、蜂岩5个(乡)镇18个村10余万人,规划总面积10余万亩,目前,总投资已达2.38亿元。
恒泰秀竹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是较早入驻园区的企业之一,该公司计划投资5000万元在临江村秀竹山附近流转土地700余亩,依山傍水打造特种植养殖、经果林、休闲娱乐一体的休闲农业观光园。
卖过电器,办过酒店,恒泰秀竹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国详坦言自己最喜欢的还是开发农业。这位事业有成、年逾耳顺的企业家如今已卷上铺盖,带着粮食,吃住在山里。
“这里生态好,政府政策好,是最理想的发展有机生态农业地方。”刘国详说,如今,县委、县政府“建设生态家园、开发绿色产业”的理念深入人心,党的十八大更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投身有机生态观光农业开发,他信心十足。
县长廖其刚说,今年以来,县里面以凤冈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园和田坝有机茶叶生产示范园区等2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建为重点,狠抓农业园区建设。目前,该县已规划创建22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涉及烟草、茶业、花卉、有机蔬菜等产业。今后,县财政每年预算不少于2000万元投入,大力推进农业园区及农业现代化发展。
随着凤冈县各大农业园区的配套日渐成熟,“农字头”企业的入驻开始升温。
仅今年前三季度,凤冈2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就有28家企业入驻,参与园区建设,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8个,签约资金13.39亿元,到位资金3.76亿元。
按照规划,到2015年,全县农业产业园区规划总面积将达240平方公里,总投资达40亿元,力争实现入驻企业300家,实现年总产值30亿元。
“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载体,通过招商引资,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我们将通过细致的服务和不懈的努力,走出了一条符合山区农业实际的发展之路,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新‘硅谷’。”陈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