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合作社带动农民生产
昆丰大豆专业合作社所在的克山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是小兴安岭与松嫩平原“牵手”的地方,这一片因土地肥沃适合农作物生长,被喻为“黑土明珠”。合作社于2009年1月成立,是克山县乃至全省都家喻户晓的新型农业合作社。
成立当年,昆丰就吸纳了3万农户入社,完成土地流转110万亩。合作社的负责人员对记者说,“我们主要是无息为社员购买种子、化肥等农用物资。等收获的时候,社员再把粮食以市场价卖到我们这里来。一方面农民免去了贷款难的问题,另外我们提供统一的种子,加上请专家技术指导,也保证了粮食质量,为下一步的深加工打好基础。”因为收上来的大豆品种统一且质量好,昆丰与省外的几家公司合作生产豆制品,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利润。据工作人员介绍,今年合作社将直接为社员增收6000万元。
截至目前,昆丰的入社农户已达到6.5万户,入社土地230万亩。合作社每年为社员垫付生产资料和土地流转资金高达3亿元,四年来共为社员分红2100万元。昆丰不仅对农民进行有力的支持,还抓住发展大农机的机遇,在克山县扶持了34个大型农机合作社,带动整个农业链条的发展。而李凤玉的仁发农机合作社就是其中一个。“2011年的时候我们只有314户社员,农民带地入社,总共流转土地1.5万亩。当年咱们每元钱就有三毛一分的利润,大机械、大科技、大水利的优势立马发挥出来。”李凤玉自豪又略带不好意思地问记者,“这是叫科学管理的作用吧?”现在,仁发合作社已经有2436户社员,耕地面积5万多亩,为农民带来的收益也在逐年增加。李凤玉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取消了往年的保底模式,计划在总盈余中拿出74%的部分为入社农民分红。农民流转到合作社的每亩地租金,将从去年的730元上涨到850元左右。
凭借着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的生产服务模式,克山当地农业的优势效应不断凸显,农民“贷款难”、“种地难”、“卖粮难”等瓶颈问题也被一同解决。
以信贷扶持农业发展
克山县推行的合作社模式,大都以土地流转、土地规模化经营为基础,所以对信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了解,2013年土地流转面积240万亩,占全县土地的79.4%,约有8.4万户农民参与土地流转,占总农户的85.7%。
谈起当年带领农户成立合作社,李凤玉坦言遭遇到的困难就是缺乏资金。“买好农机后,就没有钱再买生产资料了。当时还是咱们润生村镇银行给了1000万元的贷款,真的是特别感激。想想这还是农民带地入社呢,要是再加上土地流转的费用,没有银行可真是什么都做不成。”
李凤玉为何能在银行贷到款?这与克山县当地的政策优惠不无关系。为了打破农村贷款缺少有效抵押物的困境,从2010年开始,克山县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登记业务,并被省政府确定为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政策上的宽容度,无疑为融资开辟了一条新道路。人民银行克山县支行行长杜宏林向记者解释,针对仁发合作社的这种情况,一方面他们可以让带地入社的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另一方面可以引入担保公司为合作社进行融资担保。同时,通过类似昆丰这种龙头企业供应生产资料、以合同价格收购粮食,并免费为其购买保险(放心保),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规避了风险。“传统小农经济在国际资本的冲击下陷入了发展困境,这就更加要求我们重新整合各种农业生产要素,加强信贷扶持力度。”杜宏林说。
截至2013年10月末,克山本地金融机构发放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贷款就达到1.8亿元,获得信贷支持的123家农民合作社流转土地面积165万亩,占全部流转面积的68.8%。凭借金融资金的进入,整个农业产业链条也变得活跃起来。
以创新助力农村经济
土地流转之所以“新”,不是单纯因为政策的提出。众所周知,在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法律和政策障碍,所以,就意味着如何在法律框架内提出一系列创新的配套措施。
除了在信贷、担保等方面助力土地经营权的抵押,人行克山县支行还成立了全省家信用信息中心,通过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为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信用打分评级,在金融机构与农民合作社之间搭建了一个平台,为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奠定了基础。
以往,因为得不到“流转”的阳光普照,农村土地并不能充分释放其拥有的市场增值潜能。而随着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资金、市场、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得到有效配置,加上金融机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克山县的农业生产效益得到稳步提高。无疑,这也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2013年,克山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或将达到9829元,同比或增长13%。这条道路正在给农民带来新的增长点。
下午四点多钟,太阳就开始缓缓落下,黄昏的味道扑面而来,绚烂暖和。李凤玉将屋里的灯点亮,笑呵呵地和大家说,“现在我们也开始谋划创立自己的品牌了,最近可以先养养黄牛,扩大一下经营范围,也为合作社的农民多分点儿钱,希望银行能多扶持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