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就是一座“金山”
“国家投入巨资支持咱搞现代农业,咱不能错过好机会。”
2010年,哈尔滨市呼兰区康金街道办事处杨木村农民刘福全等5名农民,“磨叽”好几天后,决心自筹资金,带上承包地,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取名“金山”。
国家投入农机装备600万元,社员投入资金和固定资产750万元,耕作入社耕地1200亩,刘福全感觉有劲儿使不出:“这么先进的设备就耕这点地儿,屁大的工夫就完活了。”
刘福全和社员们开起了“诸葛亮会”,不中,咱得代耕。
代耕,土地起码要连成片,还要征得相邻农户的同意。即使代耕的土地不少,但农机使用率“零零散散”,年底一算账,扣除生产成本、贷款本息、机具设备折旧,总盈余不足40万元,投资回报率只有3%,还不如定期存款利息高。如此下去,“金山”还不得变成秃山?
“不行咱就租地,有了自主经营权,收入应该能大大提高。”刘福全提议。可两年的惨淡经营,巨额的土地流转金和高昂的生产费用从哪出?扛着沉重的贷款压力,几乎掏空了的家底,5户社员一筹莫展,难道“租地经营”、现代规模种植是一个难圆的“梦”吗?
土地经营规模小,没有自主经营权,资金投入压力大,金山合作社发展中遇到的困惑,当时在全市乃至全省都很普遍。
2011年底,省里总结推广了克山县仁发合作社组织农民带地入社、扩大土地规模经营的经验,哈市也多次组织宣传学习“仁发”经验。
把“仁发”挪到咱这儿中不中?刘福全组织了80多人的考察队伍直奔“仁发”,所闻所见引起共鸣。
回到村里,刘福全把全村人请来:“村民带地入社全凭自愿,土地入社保底金每亩400元,秋后结算再分红。”
400元,比自种玉米一亩纯收入还要高,年底还能分红。这样的好事,让参加考察的农民纷纷入社,没考察的也动了心。
2012年春播,金山社员发展到了437户,土地入社面积达到了1.38万亩,其中有一半种上了高产优质的大垄双行玉米。当年,尽管让“布拉万”拉倒不少,但秋收后一拢账,土地规模经营和代耕总收入达到了2123万元。
在受灾的情况下,社员分到了400元保底金,每亩还分红205元,比自家种增收25%。“虽然咱几个投资者赚得少了点,但和前两年比可强多了,再说这可是灾年啊,如果没灾的话,那会怎么样?”在刘福全几人盘算着来年的收益时,村民们也眼红了、心动了,“明年咱也得入社,地不用自己种了,还可以外出打工,加起来就是一年顶两年。”
2013年春天,要求入社的农民几乎踢破了刘福全家的门槛。
入社经营成果摆在那儿,兑现诺言和诚信看在眼里,农民们说谁不入社准是“脑袋被驴踢了”。
当年,金山合作社入社社员达到796户,入社土地达到3.16万亩。适度规模经营,金山迈出了第一步。
这么多社员,再靠当初简单的分配办法已不合时宜。语言和诚意可“拢人一时”,但农民更看重“白纸黑字、真金白银”。于是,刘福全按照《合作社法》的规定,将新章程“昭示天下”。
《章程》明确了社员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基本权利,制定了理事长与社员一人一票的重大事项议事规则,确定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原则,明晰了社员入社土地、资金和国家投入全部参与分配的原则和办法,从而使社员真正成为合作社的主人。
刘福全说,新章程把几位建社者的“发财梦”,与社员们的致富梦统一起来,明明白白地将自己的入社资金、资产、土地与全体社员一样公布出来,记到账上、落到名下。全体社员都有自己的账户,都知道自己有多大的“股份”,有多少国家资产的收益份额。
“朱大海,红利10万元。”
“孙彦臣,40万元。”
“周老五,40万元。”
今年春节前,合作社收入总账“亮丽登场”,全年收入可分配红利2700多万元,社员们个个笑逐颜开。
社员朱大海今年得了三笔钱:土地入社保底钱每亩400元,土地入社折股红利每亩156元,国补资产收益5879元,保底钱比自己种只高不低,红利是“偏得”,国家资产收益以前都没听说过,更别说想了。朱大海说:“这个社员,我要一直当下去。”
结语
如今,城镇化的发展促使农村也在日益发生着变化,农村和农民要想脱贫致富,农业机械化是必由之路。而这条路已经不再是依靠个别的农民,小户的力量,而是要依靠有知识、有想法、有意识的专业农民群体,集体的力量,这就是农业合作社,他们将在未来的农村发展以及“三农”问题的解决上起到更大的作用。
因而,各级农机部门有必要也迫切的需要去关注和了解这一群体的发展现状,体察他们生存中遇到的困难,发展中遇到的障碍,以便更好地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让中国农业走向机械化发展道路,让中国农民走向现代农民的富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