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赵剡水:要适应“农业机械化”向“机械化农业”的转变

   2014-03-03 第一农业机械网 9380
核心提示:赵剡水认为,当前,中国的“农业机械化”正在向“机械化农业”转变,用户需求不断升级,市场需求发生重大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争相进入农机市场。农机工业竞争格局必将迎来新一轮调整,行业竞争强度将不断升级,我国的农机制造企业必须加速转型,以适应这些变化。

针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走“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来自农业装备制造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一拖董事长赵剡水表示:“我国农机化经历波澜壮阔的10年黄金发展期,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机制造企业要适应这一变化。”

 

农机制造行业将开始新一轮调整

 

赵剡水介绍说,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的情况下,2013年我国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实现“十连增”,农业机械化功不可没。2013年,我国农机化水平预计超过59%,与此相应,2013年整个机械制造业中,农机工业增速一枝独秀。

 

据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统计,2013年全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500亿元,同比增长16%,高出全国机械行业增速2.5个百分点,利润总额237亿元,同比增长9.6%。

 

赵剡水认为,当前,中国的“农业机械化”正在向“机械化农业”转变,用户需求不断升级,市场需求发生重大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争相进入农机市场。农机工业竞争格局必将迎来新一轮调整,行业竞争强度将不断升级,我国的农机制造企业必须加速转型,以适应这些变化。

 

赵剡水还指出,目前我国农机行业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农机企业在推动农机农艺融合方面任务艰巨;技术方面,我国农机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产品方面,中小型、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大中型、高端产品依赖进口;企业装备相对落后,大企业不强,小企业不专。

 

加强产业扶持,加快民族农机工业发展

 

针对这些情况,为更好地服务“三农”,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实施,今年“两会”,赵剡水提出了进一步加快我国民族农机工业发展等建议。

 

“关于加快我国民族农机工业发展的建议”

 

一是加大国家对农机工业发展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建议政府财政设立农业装备制造业专项发展资金,主要用于农业装备制造业重大项目的前期费用,优势拳头产品和重点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贷款贴息,重大技术装备和关键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资金补助,重点骨干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等。同时,赵剡水建议政府从政策上引导、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利用信息化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农机行业的力度,促进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以及精准化农业的研究应用,引导和支持绿色制造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绿色农机产品的销售和使用。

 

二是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议国家通过经济与科技政策导向,完善技术转移机制,推动企业提高设计制造装备水平与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使企业逐步确立自主进行研发投入、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和应用创新成果的主体地位。同时,赵剡水建议完善农业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逐步构建起以农机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为主体的农业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研究体系、以农机制造企业为主体的农业装备制造业技术开发体系、以公共和民营两部分为支撑的农机技术服务体系等,不断提高农业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高技术农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农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

 

三是加大农业装备产学研结合的力度,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建议加强政府推进产学研合作作用。例如政府通过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对技术水平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好的产学研合作项目给予扶持;鼓励企业积极参与重大的、基础性科技项目立项,引导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渠道,尽快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建议完善开放型的创新制度和运作模式,充分利用产学研合作中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人力资源,同时大力鼓励引进国外大企业、研究机构的技术、人力资源,通过有效整合,创立多种形式的研发机构和经济实体,增加产学研合作的稳定性,提高产学研合作共赢能力。同时,赵剡水建议采取多种方式拓宽产学研合作的筹资融资渠道,增加产学研合作经费投入,降低产学研合作风险,提高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

 

四是进一步加强共性技术的研发。建议国家根据我国重点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装备目录,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行业科研院所等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平台的建设,重点支持原创性技术、共性技术及战略性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要制定农业装备制造业技术发展战略,对关系行业整体竞争力的共性基础技术,应明确研究开发计划。对已经研制出来的技术要加紧运用。注重用先进的技术来改造、提升农业装备制造业。

 

五是防止我国农机工业被“拉美化”,巩固和提升我国民族农机工业发展的自主权。赵剡水介绍,拉美国家走了一条典型的“外资主导型”开放道路,并借此获得了一段比较快的经济发展时期,但这种模式的负面作用很快就显露出来,特别是损害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为此,赵剡水建议政府要站在加快我国民族农机工业发展的战略高度,研究制定保护本国相关产业发展、维护本国用户利益、保障国家战略安全政策法规,如不尽快改变,本土企业就很可能被长期固化于低端,我国农机行业将失去发展的自主权。

 

“关于完善农机行业准入、认证、补贴制度的建议”

 

赵剡水认为,我国农机工业经过10余年的快速发展,规模已经位居全球第一,产品技术、制造能力不断提升,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是,如果相关制度不能尽快完善,不但会阻碍行业的健康发展,还可能使我国农机工业与先进国家的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

 

据了解,对农机产品的准入和退出设限,以及在质量、安全、环保、排放等方面进行强制性认证,是发达国家较为通行的做法,但我国农机行业在准入、认证、补贴等制度建设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产品同质化严重、产能过剩、恶性价格竞争等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赵剡水建议:

 

一是建立和完善对农机行业准入和认证制度要加快研究对农机产品准入和退出的设限,严格实施质量、安全、环保、排放等方面认证。扩大农机产品准入、退出约束和认证范围,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持农机行业健康发展。

 

二是实施行业管理。学习借鉴汽车行业经验,可由行业协会牵头,在政府支持下制定拖拉机、收获机等关键通用产品的行业管理政策,实施行业整机生产许可证管理,防止产能过剩和恶性竞争。

 

三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要加大对企业利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的支持力度,对技术先进、高效节能、农业生产急需、单机价值较高的机具补贴资金提高补贴额度。现行的补贴政策要求企业的产品进入推广目录前,要有一定的实际销量,而具有先进技术的新开发产品,特别是大型、高技术产品由于刚上市无法得到补贴政策的支持,严重影响推广上市的进度。建议制定专项补贴政策,对本土企业开发的替代进口产品等高新技术产品给予专项补贴,放宽推广鉴定的限制,加快推广,对通过国家产品鉴定的新产品可直接纳入补贴目录管理,享受国补政策。

 

“机械化农业”对农机企业提出新要求

 

赵剡水在接受采访时还表示,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逐步向“机械化农业”转变,已经使农机行业发生深刻变化。

 

“‘农业机械化’侧重于运用机械化方式改变农业作业手段,提高作业效率,重点在于‘机械化’。‘机械化农业’侧重于以能否实现机械化作业为条件改进农艺,重点在于运用机械化服务农业发展。例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培育推广一批高产、优质、抗逆、适应机械化生产的突破性新品种’,目的就是实现农机农艺有机融合、协调发展。”赵剡水接受采访时表示。

 

赵剡水认为,要适应这一变化,农机的技术进步就必须以满足现代农业需要为方向和目的。这一过程中,农机制造企业提供产品,农艺研究机构提供先进的作业方式方法,农户、合作社或家庭农场使用农机、运用农艺进行农业生产,技术咨询、金融、物流、信息等服务机构提供服务支持,构成一套有“生态化”特征的商业模式。

 

“作为农机制造企业,如果能够围绕这个‘生态系统’的核心价值打造出‘联通各方、合作共赢’的交易平台,并且通过这个平台强化自身资源能力在系统中的领导地位,就能够获得相对于简单产品销售模式而言,更为持久、有效的竞争优势。”

 

赵剡水说,“这也是目前中国一拖推进‘聚核铸强’战略的重要方向。”

 

 
标签: 农业机械化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