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你看看,这台机子90度转弯有点不太灵。”一位农机手驾驶插秧机停在了田垄旁。胡广辉走上前,动了两下插秧机的方向盘,说道:“这是新机子,田高田低都能自动平衡,我就是看准了这个功能才买的,让我来开开看。”他三两下就跳上了插秧机,“轰隆隆”地开到了稻田中央插起了秧。 不过十几分钟的工夫,插秧机上的20多个秧盘就空了,稻田里已见青绿的秧苗立了起来,看上去生机勃勃。等到再回到田边时,胡广辉把插秧的活交回给那位农机手,叮嘱道:“是有点不灵,这两天一定要拿到合作社检查检查。”
胡广辉所说的合作社,指的是三里乡血防区农机专业合作社,是他在2008年一手创办的。谈起与农机走过的岁月,胡广辉津津乐道:“十多年前在浙江打工的时候看到收割机,真是件稀罕事。我就想着,家里的田都荒着,靠人干不过来,要是有机器帮忙,能多种田,多赚钱,能不比打工强吗?”在这样的信念支撑下,他成了三里乡“个吃螃蟹的人”,在村子里搞起了田地流转承包,从数十亩到几千亩,甚至上万亩,干了十四年的“田老板”,今年,他又承包了2400亩。刚种田那会,他只买进了两台收割机,后来经常到农机市场转悠,省内看完去省外,看到先进的农机设备,就“带”回来,到现在,合作社有农机近200台(套),从育秧、运秧、插秧到收割、烘干,一应俱全,成为进贤县拥有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配套设备的“人”。“实施农机补贴政策后,我每年都要买三四台新设备,多的时候要花上几十万元。不过,好的农机很抢手,靠着‘租金’,花出去的钱一两年就能赚回来。”胡广辉说,最近农机“生意”还做到了外县,一次性向外“输”出了十多台农机。
“田种得好不好,要看农机用得怎么样,种个一季、两季的,田地的‘性子’都难摸清,农机当然很难用得对”。每次承包到田地,胡广辉都要去“摸摸底”,看看田大不大,地深不深,土湿不湿,适合大农机,还是小农机,适合抛秧机,还是插秧机。“这块大田就是俩块小田合在一起的,现在机插秧方便多了,种起来是又快又好呢!”
说起带动老百姓“科技种田”,胡广辉的“经验谈”透着自豪的语气:“很多人看到种田也能赚钱,就来取经,从我这学了经验和技术后,有的当上了‘田老板’,有的加入了合作社,估摸着算一算,这些人当中奔小康、致富了的最起码也有50多人了!”在他的带动下,农机专业合作社成为拥有88名社员,固定资产400多万元的大型合作社,参股分红的40名总社社员,每人一年平均下来能分到纯利润十多万元。“今年还有一件高兴事,我们合作社要兴建一个15亩的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点,农民来租农机、修农机和学技术,都方便多了。”机器轰鸣的声音里夹杂着他爽朗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