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祥是长寿群祥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前不久,他的合作社从众多对手中脱颖而出,成为今年八字村机插秧的主要承包者,眼下机插在即,房祥得抓紧时间调动机器,难免有些急躁。
记者从长寿区农委获悉,通过引入专业合作社并使其充分竞争,提高农业机械化普及率,进而达到提高种粮比较效益的目的,这是该区在规模种粮、效益种粮的思路。
这个思路一共分为三个步骤。
首先,做好规划、打好基础。“我们规划了12万亩的现代粮食园区,其中核心区一期工程6000亩,分布在海棠、云台和石堰3个镇。”长寿区农委主任张国轩介绍,这6000亩地,区里投入了约4000万元进行整治,包括沟渠治理、机井的建设、铺设机耕路等,“最终目的是通过一次性的投入,实现农田标准化改造,提高保增收、抗旱抗涝的能力,实现旱能浇、涝能排,旱涝保收。”
其次,引导地处核心区一期工程的村组建合作社,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从而为成片流转给大户创造前提条件。
第三,引入专业合作社信息,让村民自行比选,谁家出的价格低,提供的服务好,谁就有可能中标。“我们搜集了几十家合作社的信息,包括机耕、机插、植保、机收、烘干、仓储等粮食生产的各个环节,从而组成了一个产业链条,提高机械化率。”张国轩说。
八字村粮油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于今年2月8日组建,该合作社集合了300余户农民的土地,共400余亩,目前从机耕到机插再到机收,已全部承包给了专业合作社。村主任卓长林告诉记者,这种新的思路,提升了土地的种植条件,为规模化种粮提供了可能,并且还能提高土地的复种率,增加效益。
据悉,目前在核心区一期工程,已组建了十几个类似的粮油专业合作社,土地集中度由40%提高到了60%,机械化率则接近。下一步,长寿区将总结核心区一期工程的经验,并在全区适宜的地方加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