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种植 研发机具 资金支持
为经济作物注入强大动力
据统计,聊城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约为188万亩,近几年来,棉花、花生和大蒜等大宗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一直较低,农民劳动强度大,劳动生产率低,严重制约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和产量的提高。
受自然条件和种植习惯的影响,聊城经济作物呈现出“零散分布、相对集中”的特点,这制约着经济作物机械化的推广。种植规模小,不利于大型农业机械的引进和应用,生产方式落后,农民对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的认识不够。
如何将更强的马力输入到经济作物领域,今年,聊城农机部门将结合“一村一品”富民工程,积极引导经济作物的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大力开展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和机具的推广发展,形成作业示范、区域带动、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依托农机化创新示范基地,加强对不同经济作物种植模式、种植规格和机械化生产技术路线的研究总结,探索经济作物生产农机农艺结合的有效途径,建立起以机艺结合为重点的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把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与良种推广普及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和鼓励农民选用整齐度高、成熟度接近、便于机械化作业的经济作物良种,为开展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创造有利条件。
目前,茌平县、高唐县、冠县、临清已推广花生收获机,在这些县市区,花生机械化收获瓶颈制约正在逐步打破。通过推广,临清、茌平也建立了大蒜机械化收获示范区,举办了大蒜收获现场会。这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经济作物机具的适用性不强,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也影响了农户购机用机的积极性。今年,聊城农机部门在抓好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机具的推广应用的同时,也将抓好经济作物生产机械的研发生产组织工作,切实承担起技术推广和组织研发新机械的双重重担。
对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的扶持政策太少,也是农民对经济作物生产专用机械购买和使用的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今年,聊城农机部门将完善资金的投入机制,按照“集中资金、规模投入、突出重点、扶大扶强”的思路,把资金向重点发展的经济作物倾斜,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健全机制 建设队伍
提升农机科技服务水平
各种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农机示范基地的建设,都需要一定规模、数量的现场演示,示范观摩,但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很多基层农技推广站无奈“因陋就简”,这严重缓解了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步伐。
“本来农民对新技术就持有谨慎、怀疑的态度,而这种简单的示范,农民看不到实际效果,无法亲身体验作业效果。”莘县农机推广站一基层推广员说。
今年,聊城将加强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以实施基层农机推广机构改革和建设补助项目为抓手,健全完善以“专家组+农机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加快推进主推机具和主推技术的成果转化应用,提升农机科技服务水平。
农机化的发展关键在推广,农机推广的关键在从业人员素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为基层农机推广员提供了开展技术推广服务的资金支持,同时,也为基层农机推广员提供了参加培训、开展继续教育等教材、场地、差旅等培训的补助。“这提高了我们继续学习,提高服务能力的积极性。”阳谷县一农机推广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