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拖拉机
双向牵引差高式微耕机
差高式小型挖掘机
履带差高式微耕机
坡地农民对农机化有更强烈渴求
山地农民苦,山地农民难,他们的农事生产要远比平原地区的农民劳累得多。其机械化水平,特别是云、贵、川、黔、陕和渝等地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然而,目前国内专门从事山区丘陵机械研究部门并不多,能用于此的科研经费也相当有限。国内大型,特别是超大型企业愿意在这方面下力气的也非常少,此次会上只有奇瑞重工一家超大型农装企业带来了自己的山区丘陵专用农械。
记者与奇瑞重工一位负责人谈及此事时他说,山地小型农机的研发投入和实际销售利润并不成正比,国家在这一块的投入也比较少。所以,大企业很少有往这方面使劲的,这些是实际问题。再有山地农机产品生产出来很难得到专利保护,也是大多企业不愿涉足的原因。我们在此的投入,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社会的担当。所以,公司在带来产品的同时还承担了大会的主要赞助。
4月23日,山区农民对展会的山区丘陵机械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来自洛川的果农陈兴顺对记者说:“我们从报上看到,山东的果农在打药、施肥和果园运输上很多都实现了机械化生产,而我们那儿还不行。在参观中,我对果园智能喷药机械十分感兴趣,明天大会为我们将举办现场演示,如果机械确实好用,我准备买这种机器。山区农民不易,也希望能和平原地区一样用上可心的农业机械。”在展会上记者看得出,山区农民对山区丘陵机械比以往更加地渴求。
光“小巧灵”还不算山区丘陵机械
会议主办单位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站长刘宪说,评价农机推广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要看推广的技术农民是不是在用,用得好不好。丘陵山区地域广、地形复杂、作物品种多样、种植模式不一、经济发展贫困落后,农民对农机化的需求各式各样,对农机推广的要求也更迫切。因此,农机推广工作要紧紧围绕农民需求,因地制宜地开展。
国家将25°坡度作为山林与农业种植区的分界点。受地形限制要求,山地丘陵机械往往被人们认为就是农机小型化,使用轻巧化,操作灵便化。但在宝鸡会上,几款演示的拖拉机和微耕机颠覆了这种观点,仅有“小巧灵”还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山区丘陵机械。
宝鸡大通农业装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山地拖拉机系列,改变了旧有的微耕机采用单向牵引式耕作的方式。微耕机在小面积田块耕作时,调头占用时间长,操作强度大,尤其是山坡地作业时调头更加困难,不仅劳动效率低,操作不灵活,还严重浪费能源。同时在坡地作业时还存有一定的侧翻安全隐患。他们生产的微耕机采用了双向牵引,在小面积和山坡地不用调头就可以进行往返双向作业,大大减轻劳动强度,缩短了耕作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同时,该机采用中国农大专利差高技术,在25°以下山坡地作业时,可根据地形操作差高控制手柄自动调整左右驱动轮上下运动,使机体始终保持平衡,不会侧翻。在演示现场另一块山坡地上,几台“山东雷道”小马力拖拉机也绕着坡地做差高作业演示,只见它们一边轮高一边轮低,让拖拉机机身始终保持平衡。这几款机器,共同特点是在山地倾斜不平衡中,利用机轮差高技术寻找到平衡,让机器实现平稳安全生产;而它们拖带的机具却是在自然重力平衡中,依托坡地地形寻找不平衡,让机具作业面与坡地面实现全接触,保证机具有效作业。
会上,约翰迪尔、凯斯、东方红、福田、奇瑞等“大农机”悉数到展。其中,约翰迪尔是首次在西部地区参展。
“九方泰禾”的玉米收获机采用专利液压驱动桥,使操作变得更加轻松简单灵活;重庆盘龙科技的履带式小型稻麦联合收割机;华盛中天的山林灭火机;“续丰牌”起垄履膜压土机,都受到山地丘陵农民赞叹。西北农大展演的智能化遥控果园自走式挖坑施肥机及遇树喷洒、无树即停的智能化超声探靶传感果园打药机等机械也让人眼前一亮。
三秦大地为何天还能“蓝格英英”的
陕西省农机局副局长上官永讲,陕西有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地形,呈典型的南北高、中间低的地形,从2000年初,陕西就开始抓山地丘陵农机化。近年来,全省在农机化发展有了一定基础后着手抓了秸秆综合利用,其中宝鸡市2013年秸秆综合利用面积370万亩,综合利用率达到70%。上官副局长自豪地说:“在沿海不少地方每到‘三夏’、‘三秋’还在烧秸秆时,陕西已经基本见不到秸秆焚烧了,陕西的天还能是‘蓝格英英’的。”
陕西宝鸡市陈仓区利民专业合作社是一家以秸秆利用为见长的合作社。社长王九利在会上告诉记者,利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初期,依靠农业机械主要以小麦秸秆捡拾销售为主,经营模式单一,效益并不算好。几年下来,合作社实现了集小麦秸秆捡拾、加工、贮存、运输、农田作业服务为一体的复合式经营模式。当前,合作社有8个作业基地、小麦秸秆打捆机68台,带动700多人为合作社提供秸秆,实现25万亩农田秸秆捡拾利用,合作社靠农业机械实现了专业项目优势,担当起当地秸秆回收利用。目前,陈仓区全区农作物秸秆捡拾利用率达80%以上,有力地杜绝了秸秆焚烧。宝鸡能有蓝天碧水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农机化发展。
扶持山地农机化发展要像办“马拉松”
数据显示,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速度上,与平原地区的差距还在加大。平原地区仅占我国土地资源的12%,丘陵山区比例却高达69%,全国近一半省份超过50%的辖区面积是山地丘陵,丘陵山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2左右。在当下华北平原、长江下游平原等农业产区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在80%~90%以上时,南方低缓丘陵区和西南丘陵山区机播水平却分别只有32.10%和11.10%,这种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显现。
丘陵山区与平原地区相比,农机化起点较低,情况复杂,没有现成经验,需要探索适合的发展模式。如何推动山区丘陵农机化发展,除了在会上多位专家提到的国家应加大对山区丘陵农机化的投入外,恐怕相关部门和大型农机企业也应把更多的目光放在山区丘陵机械化上,仅有少数人和一家或几家大型企业关注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社会更广泛的参与度。
对于山区丘陵农机化,倒应像办一场“马拉松”比赛,需要的是更多的耐力和忍性。马拉松比赛,前有引导车,有医监技监,规划好线路,尽可能地减少坡道弯道,途中还有连续不断的“加油站”,给运动员递上饮水和毛巾。我们的山区丘陵机械化发展,能不能借鉴下马拉松比赛,前有政策引导,完善各种保障机制,规划好发展路径,铺就尽可能平坦的发展之路,在不同发展阶段给力加油。农机化发展需要冲在前面的“平原冠军”,也要有跑在后面仍在坚持的“山区丘陵选手”。山区丘陵农机化发展不应是一种大家看、少数人干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