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整个5月上旬,非洲大地都在劲吹一股“中国风”。为非洲带来这场“中国风”的正是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天四国、百余场活动,总理李克强的非洲之行,引发舆论高度关注。引发舆论关注的,还有包括“蒙内高铁”在内的中非六大合作工程。从高铁到飞机,再到基础设施建设,在中国面临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非洲对于中国经济的承接作用正在持续凸显。
显然,三一早已抓住了这一机遇。从2002年台设备出口至非洲,到2013年底,超过6000台三一设备出现在非洲大地上,这预示着三一在非洲已初步完成战略布局,其国际化步伐将进一步向纵深拓展。
数十亿元的大生意
非洲,这块约占陆地总面积20.1%的大陆,不仅拥有丰富的资源,而且由于其工业化和城镇化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注定了它必定成为各国工程机械企业一较高下之地。
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非洲基建潮汹涌,可为非洲提供工程机械产品的,却是清一色的欧美日韩企业。即使中国建筑公司能拿到工程订单,但囿于当时中国缺乏可与国际巨头相抗衡的工程机械企业,这些中国建筑公司往往不得不选用国外产品。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开始扎根发芽。特别是以三一为首的中国本土企业,将自主创新作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这为中国工程机械企业走向舞台奠定了基础。随后发生的故事也印证了三一正确的战略选择。
在中国本土市场,崛起的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渐次收复“失地”。虽然经历了多次困难时期,但中国工程机械企业与国外巨头的拉锯战,很快就结束了。代替“拉锯战”的,是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步步为营的“包围战”。此役结束后,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彻底扭转外资品牌独大格局。
同时,中国工程机械企业也“驾船出海”,寻找着新的市场亮点。很快,非洲这块大陆,吸引了众多前来“淘金”的中国工程机械企业。
借助中国建筑商的力量,中国工程机械产品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非洲崭露头角。不少中国建筑公司在海外施工中尝试使用国产设备,此后对国产设备的采用比例逐年提升,自2005年后,中国建筑公司每年采购国产设备数量比例达50%,2010年提升到70%。甚至还有不少外国建筑公司也开始青睐“中国制造”的工程机械产品。截至2013年底,三一在非洲销售的产品金额达到数十亿元。
埃塞俄比亚驻华使馆公使衔参赞塔斯法耶·伊尔马·萨博认为,通过与中国企业合作,进一步提升了非洲自身的发展能力。例如,埃塞俄比亚和非洲其他地区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比较薄弱,长期影响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企业在这里架桥修路,为埃塞俄比亚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也给中国企业开阔了新的市场。
三一重工非洲“淘金”:出口产品破6000台
2014-05-27
工程机械网8840
核心提示:2014年5月上旬,非洲大地劲吹一股“中国风”。三一重工到2013年底,超过6000台三一设备出现在非洲大地上,这预示着三一在非洲已初步完成战略布局,其国际化步伐将进一步向纵深拓展。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