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国内冬麦区经历一场强降雨,湖北、安徽等地已收获小麦质量受到影响。
上述种粮大户说,由于气候潮湿,当地收获的小麦、稻谷等作物,经常出现来不及晒干而霉变的情况。随着经营量的增加,自己只得上马烘干机。
近几年,国内种粮大户的粮食经营数量在不断增多,同时伴随着政府对于农机购置补贴数额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种粮大户或者粮食贸易商开始购置粮食烘干等农机设备,粮食烘干设备的需求也呈井喷式增长。
“有理由相信,我国粮食干燥机械化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内一家粮食烘干机企业负责人说。晒粮困扰当下,国内的夏粮收购正在如火如荼展开。在考察时记者发现,很多地方的农户,依旧靠天晒粮。
在湖北省,在房前屋后,公路两旁,田地旁边等等,都是被砖头、木棍等工具围城的小型晒场。湖北省江陵县和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礼根向记者抱怨,由于晾晒场地紧缺,经常会引发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难题。
“村民们常把粮食铺到公路上,造成交通不便,既不,又影响粮食质量。
二来容易受天气影响,在天气不好下雨的时候,粮食很容易就被雨淋湿。”有业内人士表示,中国的农户一直是凭借经验晒粮,都是在用肉眼去评判粮食晾晒的是否充分。“这其实是不科学的。在国外早已经用科学的指标,来评定粮食的水分等各项含量。
而要达标,也只有通过机械设备。”“从这一点来说,国内烘干设备的推广应用也势在必行。”湖北农业局农机推广站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湖北省农业厅副厅长王红玲表示,据统计,我国粮食收获后再脱粒、晾晒、贮存、运输等过程中的损失高达15%,远远超过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5%的标准。在这些损失中,每年因气候潮湿,来不及晒干或未达到水分造成霉变、发芽等损失的粮食高达5%,若按年产5亿吨粮食计算,就是2500万吨,相当于湖北全省现有的粮食总产量。若每人每天食用1斤粮食,可供6.8万人一年的用量,这一数字是惊人的。因此,发展粮食干燥机械化技术,改变传统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使到手的粮食损失降到点,从这一意义上说,粮食干燥的现代化比田间的农业机械化同等重要,也是粮食丰产丰收的重要保障条件。
需求激增多位农业系统工作人员表示,烘干设备的推广近几年明显增速。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究员谢焕雄介绍说,中国的谷物低温循环干燥技术最早源自台湾、日本等和地区,核心技术基本上不掌握。
经过十多年的市场培育,国内烘干机制造企业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谷物低温烘干技术自主研发之路,出现了许多发明专利和实用性专利。
“核心技术上的不断成熟与发展,不但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而且还在此基础之上不断完善,研发出适合我们国内粮食种植特点的烘干机,这为未来国内市场烘干机的普及奠定了技术基础。”上述负责人说。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粮食提至"战略"高度。
安徽一家粮食烘干机械制造企业负责人表示,对粮食的重视,分解下来就是加大烘干机购置补贴力度,这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民朋友的购置资金压力,这也成为现阶段粮食烘干机械产业蓬勃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欧立信研究中心出具的一份报告显示,我国粮食烘干机械行业的国内需求,将从2013年的1783台,上升到2015年的2290台,预计两年间需求上升507台。
“近几年来,在制造业增速放缓的形势下,农机工业在整个机械制造行业中一枝独秀,主要原因是农机市场的刚性需求不断加大。”奇瑞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金富说。
矛盾突出河南遂平一种粮大户认为,伴随着土地流转规模的上升,种粮大户必须购置烘干机等农业机械设备。
“我认为,如果流转1000亩土地以上,烘干机等设备必不可少。”上述种粮大户称。同时,许多种粮大户表示,从成本方面考虑,烘干机也将成为必备机械。
“打个比方,一台烘干机一天可将20吨水稻的水分含量从30%降到16%左右,需要成本500元,而人工翻晒到同样水平,需要400平方米的水泥晒场和8个劳动力进行3天以上的翻晒,雇工成本在2400元以上。”一位种粮大户计算着说。
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在激烈的竞争下,我国粮食烘干机械市场难掩相互排挤的乱象。
“目前粮食烘干机械市场主要是自主品牌粮食烘干机械市场存在着严重同质化、价格混乱无序、质量良莠不齐等诸多问题。市场上只要有一家厂家推出的一款新产品市场反映好,立刻就会有很多厂家跟进。同质化使得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变得越来越短,价格也一降再降。”一业内人士说。
王金富也认为,从范围看,我国粮食烘干产业仍存在的许多突出矛盾:首先是需要引起重视,其次是解决产品供给问题,第三是解决推广模式和服务保障问题。目前看,国内粮食烘干机产业发展缺乏规划,产品生产总量不足,而且产业内未形成具有核心领先技术的自主品牌企业;烘干机经营主体数量较少;干燥能耗高,造成能源浪费;粮食干燥后品质较差,尤其是玉米;缺乏适合油菜籽、大豆及经济作物等的烘干技术和设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