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跨地区“抱团”取暖
“钱越来越难挣了”,是这几年跨区作业机手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农机跨区作业,机手最担心的问题是与当地农民发生纠纷、出现事故、没有活干。
市场竞争的法则是强者生存。参加跨区作业的农机比以前明显增多,农机手们普遍感受到市场竞争的压力。特别是大型、新式农机不断涌现,其性能更优、效率更高、竞争力更强。如果老式机械不更新势必就会揽不到活,最终被挤出市场,但一个地区机械的更新需要有个过程。尤其对于一些多年参加跨区作业的“老麦客”来说,机械买得早,性能肯定不如现在的新型机械,既便购买的年岁不是太长,投资几万元的大物件也不可能频繁更换。面对这样的现实,这样一部分“弱势”机手该怎么办?
三夏期间,记者在高青县青城镇游家村小麦机收作业现场曾看到这样一场“农机追逐赛”。而参加追逐赛的两台车,一辆是高青当地的“大联合”,另一辆是悬挂河南商水牌照的外地车。“这几年,每到跨区作业的时侯,当地机械和外来机械之间常常是争地盘、抢活干,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收进度,也影响了双方关系,机手之间两败俱伤。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就来了个‘跨地区大联合’,效果很好。”
“我们与对方的合作社组成了一个联合作业小组。尽管他们的机械在性能上比我们合作社的差点儿,但也有其运转灵活方面的自身优势,这样在作业中优势互补,联合起来也就没有多大的逊色了。”农民顾丙水说,这一“变阵”使他们作业的效率比往年提高了大约10%,平均一天毛收入高达45000元。
这种“跨地区大联合”果然是各得其所、彼此双赢。“通过‘跨地区大联合’,我们与对方农机手、合作社结下了良好的业务关系和友谊,彼此扩大在对方区域的人脉,活就好揽多了,也不再担心争地盘、抢活干、闹矛盾的现象了。我们的合作要长期进行下去。”高青农机手崔成新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在这边和老顾合作,到胶东后就与寿光羊口镇的老焦合作,每一站我们都有合作伙伴。”
跨区作业要适应新形势发展。记者了解到,“跨地区大联合”这种跨区作业模式,已在全市高青等区县悄然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