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补贴量小、环节多,需要研究改进。一是补贴资金量小。目前的补贴有良种补贴、良种良法配套补贴、种粮大户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表面上补贴名目不少,但按亩计算并不多,对促进农民增粮增收效果不显着。二是行政成本高。从农民申报、村级汇总、公示、乡镇核实、县级抽查,到打卡发放,环节多,人员投入多,行政成本高,占用了县乡农业和财政部门大量的精力。
—粮食生产成本高,比较效益低,影响粮农积极性。一些县反映,虽然近几年粮食生产连续丰收,但“种粮大县、财政穷县”的状况未有根本改变;从农民来看,农机投入、劳力成本上涨等,种粮不如外出打工,也不如种其他经济作物收益多。因此县里和农民种粮积极性都不高,尤其是不少农民不愿种粮,对耕地投入不足,复种指数下降,甚至出现耕地抛荒现象。
三、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和的建议
为确保粮食生产和,必须确保耕地不减少、确保粮食持续增产、确保粮农产品(000061,股吧)质量和品质。根据这次调研情况,在三个确保上需要重视和解决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1、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确保基本农田不减少。一是要科学制定农村中长期发展规划,并以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严格执行。二是城镇建设、农民建房等,要充分利用荒山荒坡,杜绝违法违规用地行为。三是建议将土地整治新增耕地纳入涉农补贴范围,提高农民参与土地整治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农民保护耕地的意识和责任。
2、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推进粮食规模化经营。一是要抓紧抓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切实做到落实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二是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规范土地流转程序。三是及时帮助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解决粮食晒场、烘干、收储等实际困难。四是落实好涉农补贴政策,发挥补贴政策对粮食生产的激励作用。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生产保障能力。一是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二是增加对粮食主产区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三是高度重视基本农田建设“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强中低产田治理。四是扩大紫云英等绿肥种植面积,减少化肥用量,提升耕地质量。
4、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一是要加大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的力度。二是要加强对种粮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有计划的建立职业农民队伍,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三是要把推广先进农业技术与采用传统技术结合起来,促进更好发展粮食生产;把发展粮食生产与粮食加工经营结合起来,提高农产品的效益;把粮食单一生产与发展多功能大循环农业结合起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
5、继续深化改革,加强和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一是要加大对粮食生产支持和奖励,切实解决“种粮大县、财政穷县”的问题。二是要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拓宽农村融资渠道,切实解决“贷款难”问题。三是要适当提高投保金额,增加农业政策性保险机构,改变经营状况。四是要适当增加基层农技服务机构经费,提高农技人员的待遇。
6、采取综合措施,切实抓好粮农产品的质量。一是要建立粮食生产监管制度,完善相应法规和标准体系。二是要落实地方政府和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三是要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实行重点产品风险监测预警,建设产品可追溯体系。四是要从土壤、用水、施肥、施药、环境等多项粮食生产的基础条件抓起,不断提高粮食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