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玉米机械化仍长路漫漫

   2014-07-25 中国农机推广网张颖达 9560
  机械化之路难点重重
 
  尽管目前国内玉米机市场发展得如火如荼,但就产品而言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以美国为对比:该国中部大平原的玉米种植带,纬度跨度不大,气候条件及种植农艺相似,且采取轮作模式,一年一熟。使用直收脱粒机型收获后,秸秆全部还田,最终使得农田的土质肥沃,水土流失也较少;反观中国,从北纬50度到北纬10多度均有玉米种植,地理跨度巨大,且出于农民自古以来不同的种植习惯等原因,各地玉米种植农艺差别很大,这给国内玉米收获机的设计研发造成了许多困难。
 
  首先,由于我国各地区玉米种植的行距不同,机具设计如果不能适应当地的种植行距,收获时便容易丢穗。不过,行业人士普遍认为,出于对机械化的迫切需求,相信行距问题必将随着经济条件的发展和种植模式的转变而得到规范;其次,在我国的一年两熟区,玉米籽粒和秸秆的含水率普遍较高,机具在摘穗时必须采用“轻处理”的方式,秸秆也因冬小麦的种植期压力,无法长时间在田中晾晒,更不能直接进行有效的仓储,处理起来十分困难;再次,虽然剥皮机几乎已成为当前玉米收获机的“标配”,但由于各地玉米品种不同,其穗皮的紧实度差异也非常大,厂家难以用一种工作参数去适应所有的玉米品种。
 
  此外,除去种植农艺的制约,各地区在经营模式上也尚未形成专业化生产。种植甜玉米、饲料玉米、鲜食玉米、高油玉米……常常在一个县内,不同乡种植的玉米品种都不尽相同。非专业化的经营模式,也从一个侧面阻碍了先进适用玉米机的设计研发工作。基于以上种种困难,目前在国内,任何一家企业都尚不能在玉米收获机市场达到“通吃天下”的局面,市场还处在群雄割据的时代。

  打好基础,迈向专业
 
  应该说,国内用户目前对于玉米收获机的基础需求其实非常明显,即:摘好穗,剥好皮。
 
  我国玉米机普遍使用的两种摘穗结构:摘穗板—拉茎辊模式和摘穗辊模式,自上世纪50年代在国外诞生以来,经过六十年的发展到今天,在收获机理上并没有太大变革。可以说,全玉米收获机的“脑袋”都大致相同。尽管国内玉米机生产企业多达上百家,产品论基本结构、性能考核试验都不差于国外产品,但买回去一用,就来了事儿。
 
  近两年,玉米收获机市场的飞速膨胀,令许多国内外农机企业垂涎不已。甚至以前未染指过玉米机产品的某国外巨头,也令人惊讶地在国内推出了自己的玉米收获机产品。从技术上看,该企业产品并没有任何新奇之处,但凭借到位的工艺工装以及极高的可靠性,仍然可以舒舒服服地在市场上分一杯羹。目前国内市场能够以较高的可靠性,把基本功能做好的玉米机企业凤毛麟角。在行业里市场占有率领先的几家企业,正是由于首先实现了较为稳定的质量,把割台、变速系统、传动系统等做得“皮实可靠”,而赢得了市场先机。
 
  未来,玉米作物本身的多功能性,势必将推动玉米机生产企业在实现产品基本功能的可靠性之后,在产品功能、工作流程设计等方面向着多元化发展。据中国农机院副院长方宪法介绍:当前我国玉米机市场还属于“成长型市场”,未来当机械化程度到达85%以上,便可以称作“更新型市场”。到那时,企业如果没有专门的技术、专业化的产品,没有针对专业需求做好机具工作流程的统一化设计,只是一味以将就的态度在产品基本型上进行改装,将很难在市场上立足。而现在,我们的大部分企业不如先在基本功上多下下功夫。
 
  “企业必须有能力把握发展中的阶段性特点。阶段性是宏观的,而特点是具体的。根据特点来开发产品,是取胜于市场的关键。”方宪法说。
 
标签: 玉米机械化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