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夺更多番茄原料,成为各番茄制酱企业的“开工箭”。
田间原料争夺战
8月12日下午,记者驱车来到呼图壁县五工台镇乱山子村家庭农场,一路上不时与满载的番茄卡车错车而过。
乱山子村家庭农场一片700亩的番茄地外停了两辆采收机,工人们坐在阴凉下慢悠地闲聊着。工人们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这片番茄地农业大户蔡先生一片地签了两份订单合同。
为何“一女两嫁”?蔡先生解释说,种地缺钱,中粮屯河股份有限公司玛纳斯番茄公司与新疆中基番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天益分公司都协助他贷款、指导种植,现在番茄到了成熟期,两家企业都拿着合同开着采收机进地采收,僵持不下就只能先让采收机停在外面。
“我与两家公司按照每吨420元,各签了700亩的采收合同,现在商谈到每吨440元。”蔡先生说,谁能每公斤收购价多加钱,他就让谁先采。
看着手里的合同,中粮屯河股份有限公司玛纳斯番茄公司副总经理宋奎非常委屈:“亨氏番茄的种子是我们提供的,从播种、育苗到田间管理,一直都盯着,没想到丰收在望时,有人来抢果实了。”
新疆中基番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天益分公司副总经理张文新也有理由,2012年番茄收购行情不好时,他们就曾按照合同价全部收了,2014年,更应该先考虑他们。
这场从8月11日下午僵持到8月13日早晨原料争夺之战,以新中基进田采收结局,蔡先生如愿得到心理价位。
跳不出去的怪圈
国际番茄酱价格一有波动,新疆制酱番茄采收往往波澜不断。
每年采收季开始,新疆几大番茄制酱企业纷纷在田间上演原料争夺战。一年前的8月9日中午,兵团第八师143团一营一连地里中粮屯河和新疆天业两家上市公司也曾在田间争夺原料。
2014年对于中粮屯河与新中基来说,需要争夺不只是这700亩番茄,2014年他们与其他企业也存在农户重复签订合同,需要抢收。
有业内人士称,在国际番茄酱价格上涨背景下,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想开工生产,借助自己的海外销售渠道,分得一杯羹。没有订单合同的拿着现金抬价抢,订单农户则为了多赚点钱丢弃合同,价高者进田采收。
中粮屯河已预估到2014年开机可能会再遭遇原料争夺,但未曾想到即使提前做足了农业大户订单,但争夺原料依旧激烈。
由于番茄加工受原料影响较大,而番茄受气候影响,导致原料供应波动较大。订单农业是新疆番茄加工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动力。
中粮屯河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夏令和说,企业和农业大户是“手心手背”的关系,希望探索一种新型稳定农企关系,实现订单双方互赢。
新疆罐头饮料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争抢原料,番茄种植订单农业还需不断完善,企业、农户都要加强自律。
新疆特色农产品产业协会新疆番茄相关负责人表示,新疆酱生产企业已有110余家,甚至出现20公里内布局8家番茄加工企业的局面,最近两家相距不到500米。数量多、酱厂门槛低,一开机大家都想开足马力生产,面临番茄早晚成熟相差一个星期的现状,抢原料只是恶性竞争的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