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整秆带状覆盖冬小麦栽培技术是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柴守玺教授主持研发的旱地小麦栽培技术。他把国际先进的“调亏灌溉模式”和“分根区不充分灌溉理论”与玉米秸秆在当地不易脱水风干的自然状态相结合,在多种农作物秸秆和小麦栽培模式中选择了玉米带状“双30”覆盖等技术规格,形成了完整的技术理论和操作规范。在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支持下,他带领科研团队在通渭县农村进行了历时3年的试验示范,取得显著进展。
玉米整秆带状覆盖对降水的拦截与入渗率以及蓄水保墒效果显著,克服了常规秸秆均匀覆盖方法造成的地温低、生长缓慢等瓶颈制约,可以代替地膜覆盖,避免地膜对农田的“白色污染”。玉米秸秆在土壤中腐化分解,有利于培肥地力、改良土壤,促进循环农业和旱地小麦可持续发展。该技术不仅保墒增产效果显著,而且操作简单、节本省工,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今年6月,甘肃省曾组织各市县农技人员到通渭县观摩用玉米整秆带状覆盖技术栽培的小麦示范。
据悉,这一新技术为旱地可持续增产和建立循环农业提供了技术支撑。专家组建议,该技术研发单位应尽快和农技推广部门、各级政府沟通合作,使该技术大面积应用于生产。专家认为,此项技术与目前主推的旱地小麦地膜栽培技术产量相比,秸秆带状覆盖和地膜覆盖的产量两年平均相差仅为4.3%,有望成为替代地膜覆盖栽培的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