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秋收时节,下午三点,村里的人们陆续出来农忙,稻田里到处是佝偻着腰板辛苦劳作地老人。“年轻人都打工去了,没人专门回来。”田里忙做的老人,头也不抬地应声到。
村里的人告诉记者,现场村里只剩老年人种些口粮吃。农忙时,不像从前那么热闹了,还伴着的是蝉鸣声。
农忙时节,寂寞的村庄,为何只剩留守老人独自收割?
正在晒谷子的老人(朱虹摄)
六口人的田
70岁的老人,收不动了
人物:
徐小明,66岁,老伴70岁,儿女在外打工。
徐小明家的院子里,堆着刚打好的谷子,她一个人不停地翻腾着。
晒谷子是个辛苦活,太阳越大、翻得越勤、干得越快。尤其是中午时分,太阳当头,是晒谷子最忙的时候。谷子翻来覆去地晒,汗水也大颗、大颗地滴。
“70岁了,自己收不动了,地又多,请收割机收的。”徐小明说,家里有六口人的田,她和老伴已经干不动了,打谷子那天还请了人。
“一天、一个人150块钱,还得买烟,管吃饭。”说起雇人帮忙的事,她直摇头,“现在村里没有人,请个人帮忙贵得很。”
儿女们在成都做生意,只有逢年过节时才会回来,家里只有孙儿陪着两个老人。
胜利村有许多和徐小明家类似的家庭,也有人把自己的地流转给村里的大户和老板。据记者了解,这里的土地流转价格,水地每亩600元,旱地每亩300元,可以流转出去种植金银花挣点钱。
说起流转土地,徐小明说,她还是想自己种两年。“城里生意也不是很好,娃儿要读书花钱,如果回来了还有土地可以种。”她嘟囔着告诉记者。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