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城市发展相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这既是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也是难点。建设新福建,离不开农村的繁荣发展。而建设特色现代农业,则是实现农村繁荣发展的“牛鼻子”。特色现代农业,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先进生产设备和科学管理方法,利用独特的农业资源,生产特色农产品,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效益,大有潜力,大有可为。通过建设特色现代农业,可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和农产品供给;可以促进农民增收,带动新农村建设,让农民跟上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壮大农业实力。因此,加快建设特色现代农业,牵动“三农”工作全局,是建设新福建的重要内容。
建设特色现代农业,应把保障粮食放在重要位置。我省粮食自给率只有40%,这个份额不能再少了。我们要通过落实粮食生产责任制,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抓粮食生产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严格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等“五新”技术,提高粮食品质和产量,将我省粮食综合生产的潜力不断释放出来。
建设特色现代农业,对于人多地少,在规模经营、机械化生产上比不上耕地大省的福建来说,应当发挥农业多样性资源丰富、闽台农业合作密切等优势,大力开发特色农产品,以特致胜。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加大特色农业的比重;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区、台湾农民创业园、福建农民创业园等“一区两园”建设,完善农业生产设施,推广先进技术、设备,提高特色农业的现代化水平;深化闽台农业合作,继续引进、吸收台湾的农业人才、技术、品种,提高特色农业的品牌化、规模化和科技化。
建设特色现代农业,体制机制创新是活力之源。我省农村综合改革历来走在前列,创造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南平机制等宝贵经验。建设特色现代农业,要发挥改革创新的传统,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引导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现代种养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加快推进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改革创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村各类生产要素,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插上“特色”、“现代”一双翅膀,我省农业必将展翅高飞,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农业靠天吃饭、效益低下的局面,使农业成为优质、、绿色的产业,带动“三农”工作发展,为建设新福建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