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有个家”——阜新农机存放难现象透视
“现在农民种田都靠机械,从耕地、打农药、收割一条龙机械作业,比以前轻松多了。”辽宁省阜新市清河门区河西镇老爷庙村李宝贵夫妻俩种了60亩田地,由于全程机械化作业,并不觉得有多累。
收获时节,记者在辽宁省阜新市农村采访发现,传统的人工精耕细作正在被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代替,耕整机、插秧机、收割机、植保机等农业机械进村入户,农民机械化种田程度越来越高,各地农机合作社蓬勃兴起。
今年,随着沈阜20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的深入,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的支持,一些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几乎都拥有了几台、几十台农机,而且数量还在增加。随之而来,农机的存放成了问题。记者在采访中不断听到一些农机没地方放的事,带给机主的是致富路上的烦恼。
农机户的烦恼:农机到处“打游击”
阜蒙县大固本镇春辉益农土地流转合作社共有23台打药机和两台大型播种机,因为没有仓库,合作社就只好找村里的农家小库房,趁着人家的农用车出门干活了,就借库房用用,小点的库房就塞一两台农机,大点的就塞个四、五台,有的机头放进去也就行了,再用塑料等一些材料盖一盖,别让阳光直射,别让雨淋着。春辉合作社的农机分别放在6个地方,遇着库房主人要用仓库,合作社的农机就不得不再去“打游击”换地方了。
合作社负责人张树春告诉记者,农机有个特点,就是使用的季节性非常强,用的时间较短,放置的时间较长,而且,农机特别怕日晒雨淋,一生锈基本就“废”了。所以,买农机就得建库房配套。当记者问他为啥不自己建一个农机仓库时,他说,能建个仓库那是最理想的,农机太想有个“家”了,可是想盖没地方,占用农用地不符合有关法律和政策。
无独有偶,一位注册了家庭农场的农民同样面临着农机没处放的烦恼。他家共有10多台农业机械,各种旋耕、播种的农业机械摆满了两个仓房,可是,他的仓房却属于违规建筑,因为仓房占用的是耕地,不符合家庭农场流转来的土地全部用于从事农业生产的政策要求,面临着被拆除的危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阜新市各乡镇都存在着类似的事例,农机很多都露天散放着,遇到雨天就遮一遮、盖一盖,还没有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在阜蒙县一个农机销售点,记者看到来自富荣镇的农机大户刘大哥。据老刘介绍,他家里有大小玉米收获机3台,原本他将收获机放在自家院里仓房。天有不测风云,6月,一场大雨导致山洪进院,仓房地势较低,结果,3台机器都被水淹了。
刚开始,老刘认为只是被水淹了一会儿工夫,没啥大事儿。可9月下旬,到了秋收时节却出了状况,3台收获机今儿这台熄火,明儿那台发动机“喘”,往年秋收时节一个接一个的订单,今年却断了线。他算了一笔账,今年仅秋收季由于误工,自己就损失了3万余元。
更让老刘闹心的是,收获机遭遇水淹,不属于机器自身问题导致的故障,不列入售后保修范畴。几次到县里修理农机,他都是自掏腰包,前后维修费总计花了万余元。他逢人便说:我想给农机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
对此,一位基层农经部门的工作人员做过分析,出现农机没处放的问题确实有用地政策等方面的原因,农机大户想要建农机仓库,要按照土地使用程序进行层层审批。仅仅在村里,就要通过“两委”班子会、支部党员大会和群众代表会等众多会议审批,通常农机户提出建库房用地还要同有意做其他用途占地的农户竞争。由于库房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不高,农机户在竞标中不敢出价太高,往往在竞标中失利,从而使建库计划“流产”夭折。
这些年农机数量增加太快,以至于仓房等配套设施跟不上,这也是导致众多农机入不了库的重要原因。连续10年的农机补助政策,带动阜新市农民投资10.6亿元,共计购买各类农机具5.2万台套。众多农机“新贵”加入阵营,致使许多农机“找主儿容易安家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