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显发为农户修理农机
兰显发的农机情结源于上世纪70年代末。农村老家缺少农机的艰辛让兰显发永生难忘:当时的农业机具只能抽水、打米,数量少速度还慢。能用上省力又省时的农机具是他的梦想,于是他入读了农机学校。毕业后兰显发回到了梁平从事农机推广工作,不辞辛苦跑遍了全县33个乡镇。
最初,一些群众对农机推广并不理解,有的说“人那么多,要什么农机?”就是在前几年,还有人说“机插秧啷个收得到谷子?”兰显发印象最深刻的是2007年春播,当时他带领同事们在新盛镇新盛村推广水稻机插秧,但是部分村民不认可,声称“你们干部硬是没把庄稼当回事”,打算毁掉机插秧重新用手工栽秧。兰显发挨家挨户解释,并承诺若减产就赔,才平复了争执。“当年秋收后,亩增产近200斤,大伙心服口服。”新盛村主任冉啟义说。
类似的情形对兰显发来说已习以为常。他的对策就是既给农户耐心讲解,又让大家亲眼看效果。宣传推广,他逢赶场必到;下乡示范,他经常忙到天黑。几年下来,微耕机、联合收割机被农户认可,水稻机插秧被老百姓接受。经常有老乡问他,你都没有星期天啊?他总是这样回答:“搞农机的嘛,就得和农民打交道,农民没有节假日,我加个班不算啥。”
兰显发的努力没有白费。2013年,梁平耕、插、收综合农机化水平达到54.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农机应用为农民节本增效2亿多元,创下大中型耕作机具推广数量、水稻机收面积等6项全市。他个人还发表论文20多篇,获得部市级业务奖励10余次,成为我市农机界知名的“田坎”专家。
仁贤镇农民陈一富,2006年时还是一个农机门外汉,如今他能提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每年收入10万多元,被评为全市的农机手“劳模”。他告诉记者,是兰站长的培训让他成为轻松又体面“新农民”。在梁平县,像陈一富这样的农机大户共有586户。
除了农机大户,近年来,兰显发带领培训了近5000余名农机手。在课堂上反复地讲理论,在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每到农忙时节,兰显发的手机就会响个不停,几乎成了全县“农机119”急救电话。“农机手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很多时候靠电话不能解决问题,还得赶到现场手把手地教。”
农机推广须常转田坎,兰显发一转就是34年。兰显发常说“机器不能少零件”,但因长期工作他自己身上却少了个“零件”——胆囊被切除了。有人劝他,你身体不好,年龄也差不多了,就歇歇气等到退休吧。一辈子“泡”在乡村的兰显发却有着自己不变的坚守——实现梁平农业机械化水平继续领跑全市,最终把梁平建成农机化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