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施保护性耕作的优势
1、实施保护性耕作可以增产
保护性耕作有两方面对增产有利的因素,即土壤水分增加和土壤肥力提高。对于旱作农业,这是影响产量最重要的因素。
(1)土壤水分增加
一是减少径流,径流发生的原因是降雨速度超过渗入速度,不能下渗的雨水就会沿地表流走。没有覆盖的土,雨水直接拍击土壤使土粒细碎化并封满土壤表面孔道,形成所谓的结壳,水流不能渗入,径流将大量增加。而实行保护性耕作后由于采用深松技术,打破犁底层,土层下面形成“鼠道”,地表被秸秆覆盖,使地表疏松、粗糙不平,从而减少了径流,增加了雨水入渗。调研实践表明:一般在暴雨(大于40mm降雨量)的年份,采用保护性耕作可减少径流量60%。
二是减少蒸发,保护性耕作由于采用了秸秆覆盖技术,使地面温度降低、风速减小,从而减少蒸发,和对比田相比减少水分蒸发量达到50%以上。
(2)保护性耕作可提高土壤肥力
一是增加土壤有机质。保护性耕作把大量秸秆通过覆盖的方式自然腐烂还田,直接增加有机质。减少耕作,特别是取消翻耕,可以间接增加有机质。
二是增加蚯蚓数量。保护性耕作主要依靠作物根系和蚯蚓等穿插疏松土壤,蚯蚓数量多少是土壤肥沃程度的重要标志。根据测定,保护性耕作开展15年后,少耕覆盖、免耕覆盖的蚯蚓数量分别为每平米33条和每平方米44条,而传统性耕作6年后的小麦地深松覆盖与免耕覆盖地分别为每平方米3条和5条,而传统翻耕地没有蚯蚓。分析原因是采用保护性耕作的土壤含水量高、有机质多、没有翻耕及旋耕土壤。
2、保护性耕作可以增收
保护性耕作具有显着的增收效果,其增收原因有三个方面:
(1)通过增产来增收,称为直接增收。在管理措施得当,关键技术把握正确的情况下,保护性耕作每亩会增产玉米60公斤以上,而且随着采用技术年限的增加,增产幅度也会增加。
(2)间接增收。保护性耕作由于减少了翻耕、耙耱、镇压等作业生产工序,减少了农业机械化进地次数,因而为农民节约了不少开支,间接地增加了收入,统计数字显示旋耕、播种为35+25=60元,免耕播种40元,每亩节省20元。
(3)节劳增收。保护性耕作能够有效减少农户对土地的劳动力投资,从而为他们腾出大量的闲余时间投入到二、三产业创造了条件。每年多工作30天,每天按150元计算,全年增收4500元
3、保护性耕作对生态环境可起到保护作用
(1)保护性耕作减少土壤水蚀
据测定数据显示,在有暴雨的年份,传统耕作土壤流失量为73.65吨,而施行保护性耕作的地块土壤流失量为14.5吨,减少水蚀80%,在没有暴雨的年份,土壤流失量总体较少,传统耕作为1.72吨,而保护性耕作为0.46吨,减少73%,可见保护性耕作防治土壤流失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2)保护性耕作可减少土壤风蚀,防治“沙尘暴”及“雾霾”的发生
保护性耕作是保护农田减少风蚀最有效的途径。秸秆残茬降低风速,根茬固土、秸秆挡土,可以有效地减少土粒飞扬,保护性耕作使地表湿润、增加团粒结构,是减少风蚀的重要因素。试验测定表明:无论何种土壤、粗糙度如何,保护性耕作均有很强的减少土壤风蚀能力,只要保持30%的秸秆覆盖,其风蚀减少程度即可达到70-80%。由于秸秆还田,不用再焚烧秸秆也可以对抑制雾霾产生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