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现代农业何时“不差钱”

   2015-01-21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6450
核心提示:前不久,中国银监会出台《加强农村商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机制建设监管指引》,要求农村商业银行持续提升服务“三农”的特色化、专业化、精细化能力——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不管财力多紧张,都要确保农业投入只增不减,要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创新农业投融资机制,健全金融支农制度。
   前不久,中国银监会出台《加强农村商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机制建设监管指引》,要求农村商业银行持续提升服务“三农”的特色化、专业化、精细化能力——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不管财力多紧张,都要确保农业投入只增不减,要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创新农业投融资机制,健全金融支农制度。

 

  资金供给不足,一直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症结。其实,针对发展现代农业的金融缺血问题,很多部门想了很多办法,在过去的一年里大动作不断:整合财政资金,使得涉农补贴不再“撒胡椒面”;两次定向降准,释放出强力支持“三农”信贷的信号;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业,现代农业甚至让互联网企业青睐有加。相信随着更多新鲜金融血液的注入,困扰现代农业发展的资金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

 

  确保农业投入只增不减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支农财政资金总量有限,还存在管理多头、使用分散的问题。这就要求在加强资金统筹整合、提高使用效率上下功夫

 

  完颜文利是山东省汶上县的一位家庭农场主,经营着2000亩土地。“技术、人力、管理等问题都是小事,唯独钱的事总让我发愁。每年光支付土地流转的费用就要200万元左右。”他算了一下,除了土地流转费用,还有基础设施投入、农资农药、农机设备、人工费用等几项固定的大支出。

 

  不过,完颜文利明显感到,财政投入“三农”的力度在逐年加大。“每年能拿到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4项补贴。除此以外,农业、国土、水利等各个渠道的项目资金也可以帮助我们改善基础设施。”完颜文利说,“资金的拨付也越来越及时,一些比较稳定的支农资金,上一年就开始按一定比例预拨。”

 

  然而,逐年加码的财政资金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吗?“公共财政投入的总盘子虽然很大,分到各个地方还是不够用。”一位业内人士坦言。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做的事情太多,财政资金毕竟总量有限,在实际运作中还存在支农资金管理多头、使用分散的问题。这就要求在加强资金统筹整合、提高使用效率上下功夫。

 

  以农田水利建设为例。一直以来,都有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等项目资金投入。资金总量不小,但存在资金分散、缺乏统筹的问题。为此,从2012年开始,安徽省在县市区推动成立农田水利规划委员会,由行政领导牵头,对各部门支农涉水项目,统一按照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实施,整合使用资金。

 

  “虽然成效明显,但也有问题,各个项目要求不一样,有些条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实在不好突破。”当地水利部门相关负责人坦言,这个问题具有普遍性,要解决不容易,需要有关部门在更高层次上探索改善资金配置方式,突破条块化的资金安排模式。

 

  非常重要的是,财政的钱要用在“刀刃”上,投向农业发展的公共领域,解决农民一家一户无法解决的难题。专家建议,要确保财力集中用于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和领域,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结构调整、产粮大县和农民增收等,新增补贴要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

 

  为农民找资金广开门路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他们的融资需求与传统农户相比有了较大变化

 

  对于土地流转需要的200万元资金,完颜文利也曾找到银行,好不容易办好“四户联保”贷款,不曾想其中一户携款“消失”,连累他信用受损,现在贷不到款。完颜文利碰到的事虽然特殊,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普遍存在。在采访中,很多像完颜文利一样的新型经营主体都为缺钱发过愁。总的来说,农民贷款往往缺少银行需要的抵押物,农民感到银行贷款的门槛有点高,再加上手续繁琐,审批周期长,很多人选择了放弃。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朱信凯说,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他们的融资需求与传统农户相比有了较大变化。“因为规模经营,新型经营主体的资金缺口不断放大,融资额度不断增加,现代农业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朱信凯说。

 

  当前,我国“三农”发展的金融需求尚未得到有效满足,需求与供给之间的通道仍不够畅通,这已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去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按照《意见》的要求,一方面,要通过丰富农村金融资金供应主体、增加供应总量、创新资金供应方式,解决农村金融资金供给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创新农村抵(质)押担保方式,为农民寻找资金打开更多门路。

 

  《意见》出台之后,银监会紧跟着发布了《关于促进融资性担保机构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的指导意见》,以10条详细的举措进一步落实《意见》提出的要求。

 

  前不久,银监会出台《加强农村商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机制建设监管指引》,要求农村商业银行持续提升服务“三农”的特色化、专业化、精细化能力和水平。

 

  去年以来,和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加强“三农”金融服务方面的政策和具体支持措施。相信随着这些政策的不断落地,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会得到逐步缓解。

 

  巧用财政资金引来活水

 

  在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中,财政和金融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财政支农政策通过金融杠杆实现效应放大,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资金需要

 

  对于新疆柳毛湾镇鑫业农机合作社来说,去年的一件大事是,通过金融租赁的方式租赁了5台采棉机。一台采棉机价值320万元,如果仅靠合作社,是一笔难以承担的支出。通过金融租赁的方式,无需抵押,合作社只需首付30%就可把采棉机开回来。合作社理事长朱清江说:“不仅如此,3年后把剩余的70%付清,就可从租赁公司得到农机的所有权。虽然3年的利息近50万元,但作为农业部的金融支农试点项目,农业部将给予全额贴息补助,同时还可以享受40万元的农机购置补贴,一下子就省了90万元。”

 

  去年,农业部选择在新疆、广西开启了农业机械融资租赁试点工作,对金融租赁公司开展农机租赁业务中的利息部分给予财政补助,通过创新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式,大大降低了农户购买农机的成本。

 

  农业部财务司司长李健华表示,近年来,中央财政启动实施了一批直接补贴、直接投资补助项目,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有的政策也出现了效应递减、效益不高的问题。这个时候,必须创新财政支农方式,运用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本,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在李健华看来,在农业支持政策体系中,财政和金融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财政支农政策通过金融杠杆实现效应放大,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资金需要;金融在农业领域只有得到财政支持,才能实现风险有效控制和成本合理弥补,转化为支持农业发展的现实资金力量。

 

  近年来,各地已探索了财政资金撬动金融支农的几种模式。有的地方通过扶持或者直接设立担保机构,编织农业信用担保网络,对符合条件的农业信贷需求予以担保,主要帮助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有的地方通过财税政策弥补金融机构发放一定条件农业信贷的业务成本和给予一定的风险补偿,主要解决“不愿贷”问题等。

 

  农业部门还将在部分领域和一些地区开展财政促进金融支农的创新探索试点,推动实现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的“双轮驱动”,让农民们不再为钱愁。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