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深冬季节,北方农村已进入冬闲时节,陕北的黄土地已开始休养生息,而四卜树丰禾现代农业示范园的装配式双层面日光温室大棚内,却春意盎然。
温室里,示范园的技术总负责李海岗拿起菜农新育的西红柿苗向笔者介绍道,“这是无根繁殖的西红柿苗,一颗西红柿的种子几毛钱,而用西红柿的斜枝进行无根发育,这样能节约成本,成活率也高,这也是我们推广技术中的一种。”
蔬菜大棚里执着的“园艺师”
李海岗的家在榆林市上盐湾乡,高中毕业后在家务农两年,为他之后向蔬菜种植方向发展打下了基础。为了改变种植蔬菜的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的状况,他再次拿起书本,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安市农业学校,并选择了蔬菜专业。
李海岗从事工作28年,他的简历中只有1986年从西安市农业学校毕业分配到神木县园艺站。用他的话说,就是从事工作28年来,没想过换单位,没想过离开农业这个行业,只想着在这个岗位上做出成绩,贵在坚持并热爱,热爱农业这个行业,并能坚持那就会有回报。
“可以和黄瓜谈话,跟茄子交流”这是了解李海岗的人对他的描述,能看出他对蔬菜种植的执着。他说:“有时候出去办事,走到半路上竟然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了,脑子里想的都是蔬菜,根本没时间想其他的事。”
说到可以休息的时候,他说,不能休息,一天不去大棚,心里空的很,放心不下,总想去看看。
实践和汗水的结晶——“装配式双层面日光温室”装配式双层面日光温室是设计灵感来自于实践,李海岗天天进大棚,看到老百姓在保温、施肥上的难题,就想着怎么才能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原来大棚的墙体,墙体白天吸热,晚上向外散热,温度由高的地方散向温度低的地方,很多热量就散到了外面,热量流失严重。而且墙体造价高,土墙温室占地多、不耐用、性差,墙体在入春后对室内形成一定遮阴。温室间距大,土地浪费严重。经过对装置的安装、大棚跨度、温度、湿度、光度的反复研究实验,决定去掉墙体,改用及种植和居住为一体的拱形全框架内外保温节能日光温室,外保温采用双层膜外加大棚棉被并配有电动卷帘,内保温采用热能循环来实现保温。
大棚内设有蓄水池、沼液池、铁质循环导管、沼气照明灯、通风口等装置。利用土壤和水的包容性,在温度高的时候通过架在大棚上端的铁质循环导管和通风口中的换气扇把热量输送到蓄水池中和土壤中,等到温度低的时候,土壤和水自动向外释放能量,这样就实现了温室内热量的自给自足。
对于施肥,李海岗说,大棚装配有集雨发酵池和沼气池,作物都是用深度发酵之后的沼液通过滴灌、喷灌实现施肥作业,沼气用来照明和做饭,沼液和沼气渣用来做基肥,作物的秸秆又通过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等,各有所用,循环利用。
装配式双层面日光温室是根据光学理论和热传导原理,采用了一些新方法、新材料、新技术,使日光温室彻底摆脱了对墙体的依赖和束缚。该设计解决了陕北高原地区一直沿用的一面墙体大棚蔬菜种植,温室占地面积多、造价高、空间利用小的问题。较有墙体的温室,改后墙蓄热为后室蓄热,有效提高了蓄热能力。缩小了温室间距,提高了土地利用率30%以上,扩大了室内空间,能种植高杆作物,且便于机械化作业,降低了劳动强度,更适宜反季节水果采摘休闲产业的发展。改后墙支撑和承重为拱架支撑和承重,优化了温室结构,降低了建造成本39%。改后墙保温为后屋面多层保温,克服了后墙对室内的遮阴,改善了光照条件,提高了蔬菜产量。在室内装配集雨发酵池、水热循环、气热循环系统及地下沼气池,使太阳能和生物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实现了生态循环,无公害生产。
该项目历时四年,对设计的装配式双屋面日光温室主要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形成了配套技术,并在2010年12月取得了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双屋面日光温室前后屋面近似等腰三角形、拱架为双弦式加强架,有效提高了稳定性和承重能力。外部结构近似流线形,结构简单,棱角少,扣膜紧,积雪少,风阻小,抗逆性强,并在榆林、神木的周边地区免费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