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陕西省农机行业捷报频传,2014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2550万千瓦,较上年增加100万千瓦;农机经营总收入达110亿元,较上年增加10亿元;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0%。2014年全省农机化呈现六大亮点。
亮点一:农机购置补贴改革创新取得新成效。全省争取中央补贴资金6.9亿元,地方财政投入3087万元,调动农民购机投入12.2亿元。通过简化程序,将购机流程简化为“自主申请、全价购机、核实兑付”3步。同时,积极探索创新“一厅式”办公、电话预约申领指标、延伸服务到村组等新机制,服务群众,方便群众。全年共补贴购置各类农机具23.2万台,受益农户11万余户。
亮点二:全程机械化有了新突破。10大农业全程机械化模式创建进展良好,积极开展新机具、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初步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生产经营模式。关键环节农机化不断加快,围绕区域主导产业,主推玉米收获和水稻、油菜收种机械,引进示范粮食烘干、薯类、果业、蔬菜等新机械。丘陵山区农机化水平稳步提升。
亮点三:农业机械在粮食生产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在小麦收获期推后收种矛盾突出、7月份高温少雨旱情严重、秋淋影响农机秋收作业的不利情况下,全省共完成小麦、玉米和水稻机播(机插)面积2722万亩,机收2340万亩,确保了粮食及时收获和播种。
亮点四:农机化重大项目实施成效显著。新增保护性耕作示范面积82万亩,全省突破600万亩。引进玉米茎穗兼收、防缠绕免耕播种等技术,加工秸秆饲草约1000万吨,禁烧区和重点区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率达到96%。验收上年“千库工程”项目160个,新增贮藏能力约17万吨。积极支持咸阳建设农机化示范市。
亮点五: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壮大。新增合作社130个,总量达到740个;启动实施15个农机合作社、10个农机大户和10个家庭农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试点。新(续)建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6个,农机维修厂(点)1760个,打造了一批“农机4S店”。举办各类培训2200多期,培训各类农机人员14.6万人次,其中培训农机职业技能鉴定人员4000余人。
亮点六:“平安农机”创建效果良好。农机登记率、检验率和驾驶人持证率,分别达到77%、80%和57%;35个县区建立了警监联合执法机制;农机互助保险会员增长到35357人,覆盖面扩大到93个县区。开展夏、秋作业重点农机具质量跟踪调查,受理农机投诉案件84起,为农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受理推广鉴定产品申请61项,完成定型鉴定3项,推广鉴定4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