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其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生态治理、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等涉及加快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话题受到广泛关注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立足各地资源优势,大力培育特色农业。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布局。这一要求为当前农业结构调整指明了方向。
这些年,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已取得一定成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结构、特色鲜明的区域性农产品。尽管总体形势不错,但与城乡居民的需求和与国际农产品竞争格局相比,农业产业化发展依然任重道远,在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与农业成本日益上升的压力下,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需要更快些。
结合我国农业实际情况,调整结构,市场需求是导航灯,资源禀赋是定位器。要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和区域比较优势,向紧缺品种、优质特色产品、种养加销全产业链调整,拓展农业多功能和增值增效空间;要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由单纯在耕地上想办法向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做文章转变。
种养结构方面,要加快推进农牧结合。随着收入增加,人们对畜产品消费需求增长较快,牛羊肉供应连续多年趋紧。据统计,牛羊肉年均消费增长3.9%,供不应求带动价格连续上涨13年。同时,随着饲料成本持续上升。当前玉米主要用于养殖业的饲料,但秸秆却大部分被废弃了。专家认为,如果把部分玉米改为青贮玉米或苜蓿,不仅饲料供给可以增加一倍,饲料成本得以下降,质量也可以提高。
区域结构方面,要提高产业集中度。农业与生俱来具有区域性特征和结构性特色。天山南北长棉花,黄淮海宜产冬小麦,广西盛产蔗糖,海南最宜天然橡胶。农业部已发布《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按照品质特色、规模优势、市场导向等原则,对原有的特色农产品品种进行调整,重新确定144种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区,鼓励各地结合资源禀赋和战略功能定位,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在产品结构方面,要发展品牌农业,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不少农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但是缺少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尽管农产品注册商标数量4年间翻了一番,而把原料当商品卖、把土特产当品牌卖的现象仍然较为普遍。发展品牌农业可较好地破解这一难题。
农业结构调整既有现实紧迫性,更事关农业长远发展。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认为,调整农业结构要从初级的农业种养业内部优化结构,催生和拓展出加工、流通、销售等新环节,不断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