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全省农业机械化工作会上获悉,今年我省将重点开展调整优化装备结构,推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实施农机化重点项目,强化农机监管等6项工作,力争农机总动力达到260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1%,农机经营总收入达到115亿元。
探索农业机械分类补贴新机制。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重点补贴突破地膜覆盖、机械深松、节水灌溉和稻油机械化收种等4大关键技术所需的、先进适用的大马力、高性能、复合型机械。对市场趋于饱和的普通机具,适当降低补贴标准,优化农机装备结构。
推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以小麦、玉米、水稻、马铃薯为重点,提升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挖掘粮食增产潜力。推进10大农业全程机械化模式创建,扶持宝鸡、杨凌、渭南、安康、榆林等区域性新机具试验基地建设,每季度举办一次新机具、新技术演示会,突破玉米机收、油菜直播、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和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等薄弱环节。
抓好农机化重点项目。推动农机深松整地开展,继续做好保护性耕作示范项目,新增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30万亩。引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新机具、新技术,力争全省主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面积达到2850万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率达到80%,重点区和禁烧区利用率达到96%以上。
搞好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及早部署春耕、“三夏”、“三秋”等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协调做好农用柴油供应和售后维修服务,推动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有序进行。同时积极组织农机参与防汛抗旱,立足抗灾夺丰收。
强化农机质量监督管理,完善农机“三位一体”监管模式。确保“两免一补”惠农政策顺利实施,加快落实地方配套资金,促进农机“三率”提高,从源头上隐患,保障,力争年底农机登记率、检验率、持证率分别达到80%、80%、60%以上。
以“扩量、提质、增效”为目标,构建新型农机经营体系。通过项目带动,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经营规模,力争全省新建农机合作社100个,重点扶持一批固定资产原值在500万元以上的示范社。同时,充分发挥农机专家和乡土人才的支撑作用,加强各类农机人员培训,不断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全年计划培训各类农机人员13.8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