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河南省外转内调让农民腰包更鼓

   2015-03-02 河南日报5990
核心提示:一份喜报振奋人心:农民收入增长“十一连快”,增速连续5年超城镇居民;一个现实不容忽视:农业生产成本上升与大宗农产品价格低迷“双碰头”,老乡种田收入增长空间缩窄。
   一份喜报振奋人心:农民收入增长“十一连快”,增速连续5年超城镇居民;一个现实不容忽视:农业生产成本上升与大宗农产品价格低迷“双碰头”,老乡种田收入增长空间缩窄。

 

  我省有近6000万人生活在农村,新常态下如何让农民持续增收?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坚持把促进农民就业作为增收主攻方向,向外转移就业促增收与内部调整结构促增收相结合,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这两年,不少县城楼市“风景这边独好”。兰考县房管部门统计显示,农民在县城购房占比已超过房地产销售市场的一半。

 

  “俺两口在机械厂月工资万把块,儿子就近上学,一家团圆啦!”在县城职工保障房落户的平舆县王岗乡的朱卫东开心地说。

 

  “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省委农办副主任马万里说。然而,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农民就业技能不足等影响,我省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增幅呈下降趋势。

 

  《实施意见》提出,把县城和有产业优势的中心镇作为吸纳农村人口转移的主阵地,在发展产业、引导农民购房落户等方面予以支持,今年争取200万左右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

 

  “外转”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内调”则着力从农业内部挖潜,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

 

  春节长假,洛阳洛龙区西石罢村的国豫珍稀植物展览馆“火”了一把。“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益,国豫的发展赶上了好时候!”洛阳国豫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建国笑着说,温室大棚的300多万株名优花卉节前就售罄。

 

  马建国说的“好时候”,是从2012年开始,我省相继实施的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和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培育工程。“这两个工程的核心,就是拉长农业产业链,挖掘农业多种功能,让农民不离乡不离土,从种粮之外寻找增收门路。”马万里说,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达6600多家,农业产业化集群年销售总收入超过8300亿元。

 

  让农民腰包更鼓,《实施意见》提出,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大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1+2+3等于6,也可以大于6。这意味着我省也将着力推动‘第六产业’发展,让农户更多地分享二、三产业的利润。”专家表示。

 

  据了解,今年我省将再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200个,选取郑州、洛阳等6市打造一批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在大中城市周边发展兼具城市“菜篮子”、生态绿化、休闲观光等功能的都市生态农业。

 

  多渠道促农增收,要素保障也很“给力”。

 

  在构建财政支农新格局、大力推进三山一滩群众脱贫工程同时,为提高农民增收本领,《实施意见》要求我省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拓宽新型职业农民范围,培育一批在农村制造业、乡村旅游业和家庭手工业等领域具有一技之长的农村能工巧匠。

 

  富裕农民出实招,农民增收的步伐定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快。(记者杜君)

 

  权威点评

 

  经济社会的深刻转型,令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实施意见》有针对性地提出的破解方案,内外兼具、多措并举。

 

  从我省情况看,制约农业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最突出的矛盾是人多地少,劳动生产率低。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必须限度地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这样不仅能为工业化提供充足劳动力,为城镇化提供动力,还能大幅提高留下来农民的人均资源占有量,盘活土地等资源要素,推动农业规模经营,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省社科院院长喻新安)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