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中联重科的“国际化”战略之考 抢先一步

   2015-03-02 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 5140
核心提示:在相继召开的地方两会上,“一带一路”被视为化解产能过剩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在企业界,中联重科也为这一思路提供了的样本。
   在相继召开的地方两会上,“一带一路”被视为化解产能过剩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在企业界,中联重科也为这一思路提供了的样本。

 

  中联重科是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先行者,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布局上也抢先一步。

 

  通过中资外带、自建销售网络、本地化工厂等多种形式的战略布局,整个2014年,该公司海外市场拓展捷报频传。在巴基斯坦,中联重科斩获20台搅拌车大单,创下近年来中国直接出口该国搅拌车的新纪录;在印度,中联重科业务量将达到2013年的三四倍以上。

 

  市场分析认为,作为国内装备制造业的代表企业,中联重科十余年来在国际市场上纵横捭阖。未来,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带动下,中联重科交上的“国际化”答卷将更加完美。

 

  国际化战略深植的企业精神

 

  2014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美国咨询业巨头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了一份2014年“全球挑战者”百强榜单,中联重科位列第28名。波士顿咨询公司是全球性管理咨询公司和的商业战略咨询机构,这份榜单主要关注新兴市场中有望成功挑战目前行业的企业。同时,该企业必须是真正渴望建立全球化业务的企业。

 

  这份榜单是对中联重科国际化成绩的总结。而在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看来,中联重科之所以能取得今日的成就,根植于内心的国际化战略功不可没。

 

  观察中联重科的发展历程,也可以发现,从收购英国保路捷公司开始,每一个关键节点的背后都伴随着国际化的大动作。

 

  2008年,中联重科并购意大利CIFA公司,打响了中国企业进军海外的一个漂亮仗。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是一次足以改变行业竞争格局的收购行为,为中联重科成为全球混凝土机械的“”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家里永远看到的是家,走出去看到的才是。

 

  正如詹纯新所说,国际化是要谋全球而非谋中国,出发地不能仅仅在中国,更是在全球各地。

 

  越是本地化越是国际化

 

  因此,在他看来,中国企业要实现真正的国际化,首先就是要进行本地化的过程,也就是要遵循国际规则,融入目标市场的本地文化和氛围中,利用本地化的人才、资源、运营模式等,实现共赢甚至多赢。

 

  “国际化之难,难在中外企业文化的差异、对国外人文环境的理解、对各国贸易壁垒的突破等,难在企业还在用中国式思维做国际化的事情。这造成了中国企业‘走出去’水土不服,相当多的企业是走出去了,但没有走进去。”

 

  詹纯新表示,中国企业要成为真正的企业,必须融入全球产业生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

 

  资料显示,中联重科已在巴西、印度等地建立了海外生产基地,在近80个建立了销售和服务平台,在40多个建有分公司,在欧洲、北美等地区建立了研发中心,进行了完善的全球资源配置。

 

  抓住了国际化的主要矛盾,就得到了打开市场的金钥匙。以印度市场为例,据介绍,2014年,中联重科在印度的业务量将达到2013年的三四倍以上。

 

  中联重科真正的精彩才刚开始

 

  2013年8月,首次提出“一带一路”战略。随后,相关方面的战略部署迅速铺开。将“一带一路”提升至战略的高度。

 

  对中联重科来说,“一带一路”是一个熟悉的考场,但也是一个升级版的考场。因为,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落实,产能外迁将成为装备制造业的“新常态”,这对企业的市场研究、技术创新、文化融合、管理模式匹配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詹纯新显然对此信心十足。

 

  詹纯新多年前做出的一个形象比喻,“一个企业就像人的成长一样,真正精彩的应该在成人以后。成年了,要敢于在国际市场上去摔打、考量自己。”

 

  全球资源配置之外,“包容、共享、责任、规则、共舞”国际化五原则也为中联重科致胜“一带一路”提供了重要保障。

 

  国际化五原则是詹纯新提出的新型国际化观点。即“用包容来促成文化的融合,用共享来承担风险与成果,用责任来赢得当地尊敬,用规则展示现代市场的契约精神,用共舞来各就各位、各施所长。”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