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老兵村里修农机
李振松说自己是个老兵,上世纪七十年代风华正茂的他参军入伍,在部队上勤勤恳恳,多次参加重点工程建设和抢险救灾任务,多次受到所在部队的表彰奖励。1978年他退伍回乡,因为他的聪明能干和高学历,被任命为当时大队的一名拖拉机手,在繁重的驾驶工作之余,他潜心自学了内燃机、拖拉机等维修技术,经过不断的实践摸索,很快掌握了一手精湛的维修技术,成了农机维修方面的行家里手。
李振松说他印象最深的是1989年村里个购买手扶拖拉机的村民李世华,刚买回来不久的新车在一次耕地时熄了火再也发动不起来,一筹莫展的李世华个想到的就是修农机的好手李振松,风风火火赶来的李振松二话不说就仔细检修起来,一会儿工夫,原本趴了窝的拖拉机就欢快地响起来。
一传十、十传百,从此但凡村民的农机出现故障,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他也是有求必应,有找必到。特别是农忙时节,碰上村民找他维修,他撂下自己的农活,先给村民维修农机,不少村民感到过意不去,有的给钱,有的送东西,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面对讥讽一干就是30年
对于他的这种做法,时间一长,村里也有这样那样的议论,有的说他“傻”、“呆”,有人说他图虚名,对此他都淡然一笑置之,看着维修回来满身油污的他,当初妻子和儿子也是不理解和埋怨他。更有细心的人给他算了一笔账,他每年给村民维修农机60多台次,仅就基本的维修费和误工两方面,每年就损失好几千元,几十年下来,就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对于以上种种说法,他说:群众有困难找你,是看得起你,心中有你,群众的困难解决了,我的心里也就舒坦了。
说起李振松这些年义务维修的事,他的妻子最难忘的是去年一个冬日的晚上,本村村民沙明东贩运蔬菜途中行至山周附近,农用三轮车出现故障,手足无措的时候,就给李振松打了电话,正在吃晚饭的他二话没说就带上维修工具骑上摩托车出发了,回到家时已经是晚上十点了,看到丈夫浑身油污几乎冻僵的双手,妻子一阵阵心疼,也由当初的埋怨变成了理解和支持,就这样李振松义务为村民维修农机,一坚持就是30年。
电话号码出现在政务栏上
2012年,村民惊奇地发现李振松的电话号码出现在本村的政务公开栏上,原来李振松为了方便村民时间能联系上他,就把自己的号码公布于众,成了下河山村政务公开栏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近几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村里又添置了十多台大中型农机,李振松与时俱进,自学了大型农机的维修知识,更坚定了他义务维修农机的信心。农机的生命在于保养,李振松在义务维修的同时。主动向村民普及农机的保养知识,也受到了村民的欢迎。
回首三十年的义务维修之路,面对种种褒扬,李振松在释怀之余更多的是感慨:“我要把维修技术无偿地奉献给群众,在义务维修这条路上,我是一个永不退伍的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