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两会之前,“新常态”就成为一个热词,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
所谓新常态就是指经济发展面临动力不足、下行压力较大的状况。面对新常态,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城镇化是解决城乡差距的根本途径,也是的内需所在。城镇化成为振兴经济、应对新常态的重要手段。新常态下,城镇化如何让农民愿意进城?又如何在城市里安居乐业?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对于新常态下城镇化的作用,代表委员们都有很深的认识。人大代表、河南省人大副主任张大卫表示,城镇化将产生巨大需求,将极大拉动经济发展。
张大卫:“那非常有作用,因为我们现在拉动经济增长的潜力可能在城镇化,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也是一个巨大的需求,本身政府可以有大量的投入往里面提供产品。同时,投入以后会产生巨大的需求,巨大的需求可能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
城镇化作用很大,如何让农民愿意进城?又如何在城镇里面安居乐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城镇化难点问题,抓紧实施户籍制度改革,落实放宽户口迁移政策。目前,已经推出户籍制度改革方案的像河南、青海等省,将取消了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区分。可以说农业人口进城就容易多了。
不过,进城容易,留下来却难。人大代表、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认为,要实现新型城镇化,解决进城农民的就业、医保、教育等一系列问题才是关键。
刘永好:“这个新型城镇化,比解决更多的住房、修更多的道路还更好,所以说怎么帮助农民在新型城镇化里面提高收入和有长期稳定的收益。同时呢,在新的城镇里面,他们的社会保障,他们的养老,就医能够得到保证,我觉得这是新型城镇化是否成功的关键。”
作为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广西柳州市,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7%。人大代表、广西柳州市委书记郑俊康建议,解决就业问题,就要加大对进城农民的职业培训。
郑俊康:“城镇化更要体现产城融合,让人们把城市建好以后生活在这个地方能不能有就业,如果不解决就业问题,这只是一个造城,不是城镇化。我们让人们进的来,不光有就业,而且能够真正融入到城市里面去,那就要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培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制定实施城市群规划,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同城化。人大代表、百色市市长周异决对此的理解是,要让进城农民享受到均等的公共服务。
周异决:“城镇化主要还是人的城镇化,体现出来人进城,并且能够成功转化为城市人。公共服务的差距,近期之内是不可能()。所以为什么要搞城镇化,其实就是让农民进城,来享受一样的公共服务,而不是说我们把城里所有的公共设施在农村再克隆一遍。”
当前,一些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负荷过重,如果让进城农民都能享受到均等的公共服务,现阶段恐怕是困难重重。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5年,要提升地级市、县城和中心镇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方便农民就近城镇化。人大代表、上蔡县朱里镇拐子杨村党支部书记张全收谈到这个问题时有些激动,这位有着“农民工司令”称号的代表指出,现在一些地方步伐走得太快,刮起了“应付之风”。
张全:“你可以一个一个村庄的去做,不能一起去做,一起去做就存在矛盾很多了。你规划你这一个乡镇,你用一个镇来做,你的标准到了什么程度,你不要搞得农村城镇化建几间烂房子,也没有标准都成城镇化了,这叫做什么,这叫做应付,这叫给一部分人钻空子了。”
张全收认为,新型城镇化不是一句口号,而应该以人为本,真正让进城的农民享受到家的温暖,让留在农村的人享受到城镇化带来的便利,这才是发展新型城镇化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