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农业兴,百业兴

   2015-03-10 上海证券报5590
核心提示:今年不光是“十二五”收官之年,还将为“十三五”奏响序曲。因此,依笔者看来,《政府工作报告》第四部分“协调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是报告分量很足的重点之一,可以看到政策对农业寄予的期望和诉求,也是2015年稳增长政策切实可行的重心。
   今年不光是“十二五”收官之年,还将为“十三五”奏响序曲。因此,依笔者看来,《政府工作报告》第四部分“协调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是报告分量很足的重点之一,可以看到政策对农业寄予的期望和诉求,也是2015年稳增长政策切实可行的重心。而从习总书记乙未春节前来到小梁家河,探望陕北农民;从两会前农村题材电视剧《平凡的》在京沪两地同时热播,也都能切实感知包括领在内都希望加强城市和农村相互了解的愿望。

 

  今年,我国经济内外环境空前严峻,增长下行压力相对较大,平稳运行难度加大,稳增长的任务更加艰巨。宏观经济要稳定增长速率,经济运行要稳定合理区间,调整经济结构要稳中有进,所有政策的着力点都在稳定上,都把稳定作为各项政策的最终指向,说明今年比以往任何一年,要最终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将需要付出超常的努力。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如果经济遭遇到更大的困难,政府将毫不犹豫地果断出手,把政策预留的空间发挥到极限,将不惜一切代价和手段,去顶住经济的下行压力。

 

  从根子上来看,农业或现代农业的稳定,是中国经济稳增长的基石。中国问题,很大程度上在于农业和农村。13亿人口的大国,无论如何粮食都不能依赖外部,现代化再怎么发展,农业非得稳固不可。农业稳,百业稳;农业兴,百业兴。粮食充裕,中国社会便会长治久安;农村生机勃勃、财富涌流,中国社会便能稳定前行;农民生活幸福、富裕安康,中国社会就能抵御各种风险和考验。辩证地看,稳增长和调结构既是一对矛盾,也相辅相成、行稳致远。稳增长,就是要稳定基石、保持定力,维持和保存经济中核心的成分;而调结构,就是推陈出新、谋变求异,改革和破除经济中的桎梏。

 

  笔者以为,农业作为稳增长的基石,有如下四个基础为支撑:

 

  ,农业是消费增长点的基础。今年扩大消费,以消费引领经济增长,关键是激发大众消费潜力,而不是“三公”消费的巨大浪费。农业作为最基础的产业,直接关联着农业消费人口,间接关联工业的原材料消费,所涉及的消费人口,几乎涵盖所有层次的消费者,包括了经济活动中的消费群体。只要农业基础稳固,由农业的产出形成的稳定消费能力,就有可能推动经济持续增长,从而让消费之小溪汇成大河,让亿万群众的消费潜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第二,是公共产品有效投资的基础。在公共产品投资分布中,农业由于其主体地位,本该占有较大比例,但长期投资欠账严重,已影响了其对经济的贡献度。当城市经济增长点不足的时候,发挥农业投资的作用,是稳定经济很重要的一极。而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也需改善农业投资的传统方式。当前农村水利设施落后,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的矛盾比较突出。保障粮食,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加大农业投资就是根本。夯实农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兴修水利、施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就是发挥投资的长期效用,有助于保持农业发展的长期后劲,有助于稳定农业这个经济基石。这么看来,已开工建设的57个重大水利工程及今年再开工建设的27个项目,将带动超过8000亿的水利工程投资规模,这将奠定农业稳定增长的基础。

 

  第三,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三农”是中国的根本问题,坚持“三农”问题不动摇,实际出路在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立促农业增产增收的市场机制。让粮食增产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让农业的耕种方式建立在机械的基础上,让农产品(14.11,0.35,2.54%)的加工建立在市场的基础上,最终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

 

  第四,是加速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础。以减小和城乡差距,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果,更是的内需所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欲从投资拉动型转变为消费拉动型,那就一定得有农业的稳定来提振内需。农业稳定发展、农村安居乐业、农民的幸福感受,都会成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

 

 

  如果把稳增长视为发展经济的手段,稳定基建投资规模,就是发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那么促增长就是发展经济的智慧,因为主动从农业这个源头找经济活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是革命性的。无论大众创业,还是万众创新,都是用群众的创造活动,都是用改革的思路为经济增长平添活力。

 

  农业稳增长的各项措施,不仅推动了农业经济的不断增长,也创造了最为根本的财富,提供了工业所需的原材料,为工业品找到了消费的主体市场,有力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经济的主体地位,奠定了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持久动力,经济“三期”叠加时期的稳定机制,只有农业稳,农村安,农民乐,才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三农”问题的变化和改善,得益于适合中国国情的特色道路。随着农业技术装备有了长足发展,实现了农业发展由粗放生产向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跨越。农业科学技术广泛运用,科技的进步也为农业的生产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标签: 农业 三农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