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8日,青海黄河流域鱼类资源本底调查启动仪式在玛多县黄河源头举行,省渔业环境监测站、果洛州渔政站、玛多县农牧局有关领导和技术人员参加了启动仪式,宣布黄河鱼类资源本底调查活动开始。
青海黄河流域鱼类资源本底调查是继贵德成功举行2011年黄河鱼类增殖放流活动后,青海省又一重大黄河鱼类资源保护行动。此次黄河鱼类资源本底调查是在农业部黄渔委的统一部署下,对黄河全流域进行鱼类本底调查,青海省的本底调查由省渔业环境监测站联合其它相关单位和科研院所开展为期近10天的本底调查活动,主要对黄河上游扎陵湖、鄂陵湖、星星海、黑海等湖泊,以及玛多至积石峡干流和重要支流水域的鱼类、浮游生物、大型维管束植物的种类组成、鱼类“三场”情况以及资源状况进行调查,并实地了解水文、气候、植被等状况对当地鱼类现状的影响,进行渔业资源量评价和鱼类生物学特性分析,掌握黄河上游鱼类资源基础科研数据,为渔业管理、资源养护提供科学依据,实现黄河流域渔业生态可持续健康发展。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其干流在青海境内占全长的31%、全流域水量的49%,具有很重要的水域生态地位,也孕育了适应高原特殊自然环境的水生生物物种,黄河上游青海境内分布有已知的22种土著鱼类,多数种类为我国特有的高原珍稀物种,这些鱼类对于维系青藏高原水生生物多样性、维持高原生态平衡,保证黄河流域渔业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黄河水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重要指示生物,具有很高的经济、生态、人文、科研等价值。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开展过黄河渔业资源调查,之后的20多年,再未做过系统性的调查。从2004年,青海省渔业环境监测站重点对黄河上游龙羊峡至积石峡段,以及其主要支流大通河、湟水河等水域开展了渔业环境监测和涉水工程的水生生物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目前青海省黄河流域鱼类资源缺乏、系统的调查工作,其鱼类组成、分布区域、现存数量等方面尚不清楚,其生态学研究许多方面尚属空白,亟待开展黄河流域鱼类基础性调查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