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互助县按照省农机局的有关要求,加强调查研究,围绕提高农机化水平,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采取得力措施,狠抓农机化示范区工作,全县农机化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1、农机装备水平大幅增长、结构有了明显改善。2009年通过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项目,补贴购置各类机具5490台(件), 农机具由单一性向复合式发展,提高了农机装备水平,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得到了改善。全县农机总动力达40.56万千瓦,比2007年增加2.51万千瓦,增长6.1%,农业机械总值(原值)达27883万元,比2007年增加2172.1万元,增长7.7%。全县机具配套比也从2007年的1:0.7提高到了1:0.95。
2、重大农机化技术示范点有所创新。
(1)示范区重点机具数量增大。借助购机补贴政策,今年新购保护性耕作机具41台套;油菜联合收割机13台;结合马铃薯产业化项目,新购马铃薯播种机193台件,收获机261台件。马铃薯全膜覆盖起垄机80台;购置温室大棚微耕机17台,自动卷帘机85台,安装滴水灌溉节水设施450套,打破了2007年设施温棚无机械化作业机具的空白。
(2)农机化技术示范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全县共建成各类作物农机化技术示范基地36个,比2007年增加18个。今年新建10个,示范面积7000亩,比2007年增加了4000亩,辐射带动面积达26.4 万亩,重点示范推广保护性耕作、油菜机械化收获、马铃薯机械化种植及收获、设施农业生产等四项的新机具、新技术,年示范推广面积分别为0.9万亩、4.3万亩、1.09万亩、0.05万亩,比2007年增加0.5万亩、0.6万亩、0.4万亩和0.05万亩;农机化技术示范区的主要农作物耕、播、收等主要环节机械化技术水平达到55%以上(机耕52万亩,机播53.2万亩,机收5.2万亩,均比2007年增长了12万亩、10万亩、1.6万亩),示范区农机化作业水平大幅提高,成效显著。
3、平安农机、和谐农机工作扎实推进。一方面以生产“三项行动”为重点,认真贯彻《道路交通法》、《农业机械促进法》、《青海省农机管理条例》等;另一方面,积极创建“平安农机”示范乡(镇),今年新建了西山乡“平安农机”示范乡(镇),3个“平安农机”示范村,20个“平安农机”示范户。“平安农机”示范乡(镇)比2007年增加了3个,示范区联合收割机登记入户率、检验率、驾驶人持证率均达到85%以上,农机事故万台死亡率控制在3.0以内。并定期对示范村村民及驾驶员进行农机知识的培训,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产意识。
4、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提高。(1)规范对农机供应点、修理网点的管理。对修理网点的326名农机修理工进行了培训。提高了农机维修人员的维修技能和农机生产意识,提高了农机维修质量,减少了农机维修隐患。修理网点共检测调俢农机具 25947台件,累计总收入达 414.26万元。(2)县农业局组织县农机管理站、农机推广站、农机学校等服务组织组建机耕、机播、机收服务队为农户开展服务。完成机耕作业6.07万亩,机播作业10.38万亩,机收3.6万亩.全县共组建机播(机耕)服务队273个,参加拖拉机36108台,各类机引农具33698台(件),联合收割机36台。(3)我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新模式,一方面加大宣传,积极引导、支持和发展乡、村农机作业合作社(作业协会)、农机服务大户等新型服务组织。对拟建的合作社进行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的培训。今年新建西山乡农机专业合作社1个,会员9名。另一方面,指导已创建的2个农机合作社购置补贴机具,规范运营,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服务领域。在项目实施和资金分配方面给予倾斜,鼓励南门峡镇和五峰镇专业合作社购买补贴农具,并组织动员五峰镇旺发农机专业合作社发挥补贴的大型拖拉机作用,为我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进行机深翻,深翻面积 4360亩。
5、多渠道加大投入,加快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在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的带动下,县农业局加强与乡镇政府、财政、土地、水利、交通等部门和农业技术推广、种子等单位之间的团结协作,形成县乡配合,多方支持。多元化的农机投入,调动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全县今年在农机化方面共投入资金2700.14万元,比2007年翻了3倍。农机化示范区资金投入为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和全县农机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为了搞好农机化示范区建设,送科技下乡,召开了农机示范现场会 12 次,使农户对新机具、新技术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帮助指导机手运用常规技术进行维修保养,动员机手采用限油器、金属清洗剂、柴油添加剂、金属陶瓷节油抗磨修复剂等技术。全县合计增加功率35.2千瓦,价值1.8万元,降低或节约燃油5.04吨,价值27216元;共举办拖拉机驾驶员培训40期,培训学员797名。
示范区建设使广大农户认识到了农机的重要性,开展农业机械化,解放和发展了农村劳动力,使更多农民从土地中分离出来,加快了二、三产业和劳务经济的发展。且主要农作物从种到收全程实现了机械化。激发了农民群众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热情,为全县农机化新技术推广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随着农业劳动力结构快速变化,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农业对农机应用的依赖越来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