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延庆县井庄镇一片开阔的大田里,一辆红色的“铁牛”正“突突突”来回穿梭。闲了一冬天硬邦邦的土地被它一犁,扬起微尘,变得松软起来。
又到春耕季节,延庆山前村旁的大田里,红的、绿的“铁牛”满地跑。深耕松土机、播种机、中耕施肥机、葡萄埋藤机……延庆农民使用的农机中,九成以上都是延庆农机研究所自主研发、为本地农民量身定做的。
“这叫‘深耕松土机’,钩子下去能犁30多厘米深,还不会把下面的生土翻上来,非常好用。”“铁牛”主人、农业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书安介绍。
过去农民犁地都使牛,只能犁10多厘米深,时间长了,犁下形成“犁底层”,非常坚硬,上面的雨水渗不下去,下面的地下水也返不上来,导致土壤板结,土地减产。而且,犁地还会把熟土翻下去,生土翻上来,破坏土壤结构。深耕松土机能打破“犁底层”,保证土壤里的水分上下流通,又不破坏土壤结构,亩产能增加一成。
“这样的机器合作社就有七八台,而且都是延庆自主研发的。”张书安说。
农业机械的研发、生产在国内外都非常成熟,延庆为什么不引进,还要自主研发?
“引进的农机尤其是国外的,大部分都是大型机器,适合在平整的大规模农田里作业。但延庆地处山区,耕地地块小、分布分散,大型机器用不了。”延庆农机研究所负责人赵丽霞介绍,正因为如此,所里早就开始为延庆农民量身定做农机了。
一个县级农机研究所搞自主研发,产品走过了从粗放到精细化的历程。延庆农机所自主研发的台农机——玉米播种机,就是在不断改良的基础最终实现创新的。
“一开始把种子装进去,一路走一路撒,线形播种,苗出多了,还得人工疏苗。”赵丽霞介绍,为了省掉疏苗环节,实现精细化播种,工作人员反复琢磨、实验。经过多年不断改进,终于研发出“粒播”机。
“粒播”机实现了“点播”,一株苗的位置只播一粒种子。如今,延庆全县都用上了“粒播”播种机。经过测算,光种子一亩地就能省下2公斤左右。“粒播”不用疏苗,全县22万亩玉米,疏苗的人工费一年就能省下三四千万元。
播种机全县推广,根据土地深耕的需要,延庆农机研究所又开始研发深耕松土机。没有专家指导,农机所的工作人员就靠上网查资料、自己琢磨。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都要靠下笨功夫、一次次试验去解决。
当时的困难,就是钩子的材质和入土角度问题。“钩子一开始用铸铁,韧性差,容易断。后来又换45号钢,不耐磨。最后用的是65号锰,才成功的。”研发团队负责人杜壮介绍,研发农机具需要大田实验,可时间特别有限,只能在农民春耕这段有限的时间内进行,一旦春耕结束,只能再等一年。
2006年前后,延庆自主研发的深耕松土机面世,张书安成为批用户。
“同样的机器,外地品牌一台卖三四万元,延庆自主研发的这个才卖2万元。政府再补贴一万元,农民花一万元就能买一台。”张书安说,每年,农机服务中心还亲自来培训,更换配件也特别方便。不光延庆,怀柔、顺义,京郊有8成的深耕松土机都是延庆产的,总数达200多台。
今年,延庆自主研发的深耕松土机在陕西省咸阳举办的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工作会议上亮相,当场就被主办方留下。延庆方面还与当地一家经销商达成合作意向,将在当地进一步推广这种机型。
不但大田农机,延庆农机研究所还根据延庆农业产业的发展,不断研制新农机。2011年,延庆确定要承办2014葡萄大会,全县葡萄种植面积要达到6万亩。响应葡萄种植户的需要,农机研究所研发出了“葡萄埋藤机”。
“过去人工挖沟人工埋,一天干不了一亩地。现在,用农机所研发的埋藤机,一天能干20亩,省时省力。”张山营镇葡萄种植大户李春旺说,“这机器就是给我们量身定做的,用着就是顺手。”
现在,延庆农机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农机,已经应用于延庆的大田作物的春种秋收、林果作物的林下作业等等。眼下,延庆正在筹备2019年园艺博览会,全县大面积发展花卉产业,延庆农机研究所又开始为花农研制适用的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