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永靖县新寺乡农民在田间覆膜。该县抓住春季气温回升的有利时机,引导农民开展顶凌覆膜,抗旱保墒,为今年的粮食生产打好基础。本报记者李小龙
俗话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抢抓农时是搞好全年农业生产的头等大事。
不过,由于我省降雨量主要集中在下半年,春天雨水不足。长期以来,春旱总是干扰着我省农业生产。因此,如何解决春旱问题,改变我省农业生产在春季的被动局面,就成为头等大事。
去年冬季以来,我省中东部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局部出现旱情。虽说今春几场降雨缓解了旱情,但仍不可掉以轻心。要想不误农时,从根本上扭转春季抗旱的被动局面,为全年农业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必须留下天上水、保住地里墒,在此背景下,顶凌覆膜成为我省保证春耕顺利进行的不二选择。
服务:百队千人助力春耕
“所谓顶凌覆膜,就是利用春季冻土层即将融化的时机,在它的上面覆盖农膜,起到保墒、抢墒的作用。具体说,就是指在春季适用的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栽培技术,即在地表堆起大小双垄后,用地膜全覆盖,在沟内播种作物,既可集雨、保墒,还增产,特别对种植玉米效果明显,能有效解决旱作区春旱严重而影响播种的问题。”省农牧厅副厅长杨祁峰说。
作为我省旱作农业技术的又一创举,顶凌覆膜正在全省农业生产中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尝到甜头的就是广大农民。
“还是科学种田好,这几年推广的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是旱不倒、打不垮的‘铁杆庄稼’,在去年春夏连旱的情况下,我家种植的200亩全膜玉米产量达到了20万斤,纯收入10万多元。”通渭县襄南乡东坪村种粮大户孙爱红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今年我又在邻村流转了1000亩土地,从正月初八开始,我就雇用40多人开始整地、施肥、覆膜了。”
科学种田更需要精耕细作,为了引导农民按科学的方式规范生产,使技术进步更好地推动农业发展,省农牧厅农技推广总站今年组建了870个技术服务队,动员5200余名技术人员,把技术送到了田间地头,面对面为广大农民开展服务。
“开展这项服务主要为重点指导农民科学施肥,提高覆膜质量,再就是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其中最重要的是按照《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规程》覆膜。”省农牧厅农技推广总站副站长李城德说。
在一般人看来,所谓覆膜就是给农田盖上一层农膜,似乎还谈不上“技术规程”。但,深入了解才知道,这里的学问很深,操作不当往往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从我们调研的结果来看,一部分农户存在规范性操作不够的问题。这会造成整地、覆膜质量不高,主要有大小垄不明显,垄间距宽窄不一,垄面中间形成凹槽而不是隆起等;还有的农户铺膜后不及时打渗水孔,致使雨水不能及时下渗。”李城德解释道,“甘肃省大部分地区春季降水量少,如果这样覆膜,就会使降水量在10毫米左右的‘无效降水’没办法被留在农田里,影响覆膜的作用,最终可能造成减产。”
根据《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规程》,整地起垄要达到70401015标准,那么这又意味着什么呢?
“所谓70401015就是,大垄宽度要达到70厘米,高10厘米;小垄宽度达到70厘米,高15厘米。”广河县农技推广中心农技员马儒英说,“这个标准是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确定的,现在使用1.2米宽的农膜,如果按着这个标准起垄,就会使覆膜在蓄水保墒、增产等方面达到效果。”
为提高服务效率,增强服务效果,“百队千人”采取集中办班、室内专题讲座、现场观摩、田间操作演示、现场答疑解惑、印发明白纸、宣传纸、制作光盘、专题片、电视、广播、办示范点等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分级分层次开展技术宣传培训工作,培养技术骨干和农民技术员,确保技术进村入户。截至目前,累计开展顶凌覆膜技术培训班2591场次,召开现场会1125次,下发培训资料152.4万份,培训农技人员6269人次,共培训农技干部、农民技术员和种植户151万人,基本达到每村有一名农民技术员,每户有一个经过培训的明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