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客”思维点亮传统农业
2015-04-13
中国农业新闻网6600
核心提示: 研发续航时间长、超负荷载重的廉价打药飞机和可移动的充气式晒场 好创意就得经济实用 初见邓小云,他花白的头
研发续航时间长、超负荷载重的廉价打药飞机和可移动的充气式晒场
好创意就得经济实用
初见邓小云,他花白的头发,黝黑的皮肤,与41岁的年龄极不相称,活脱脱是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然而穿着一件略显时尚的宝蓝色T恤的他,眼镜后面却透出文化人的睿智。这与他特殊的简历分不开:
邓小云,41岁,执业律师,南昌大学经济法研究生、江西财大EMBA,30岁担任一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战略发展总经理,32岁开始与人合作创业研发生产农用化工产品,37岁创办了江西省家庭农场,成为一个新农民,2012年受聘担任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兼职教授。
邓小云从小在农村长大,切身感受到农民的辛劳与无奈,也目睹了“土地撂荒、土地污染、产量增幅缩小”等问题的严峻,他立志要为农业和农民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喷施农药是目前农业机械化过程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人工喷药不但累,还易中毒。邓小云反复比较了国内多种施药器械,解决了“自走式机器”毁损庄稼、“无人飞行器”载重不足及飞行时间不足的问题,发明出了“续航时间长、超负荷载重的廉价打药飞机”。目前该飞机已经通过了知识产权局的审查,不久即可获得专利证书。邓小云告诉记者,此项发明遵循了“农民乐于接受、能立即转化为生产力”的原则,农民不但可以自用,还能作为盈利手段,能够为农民增加不少额外收入。
粮食晾晒与储存也是粮食生产中的“老大难”,虽然有粮食烘干机,但烘干成本每斤需要8分钱,中途运输及人工搬运费用另要花双倍价钱。因此在粮食价格不高的情况下,农民更愿意直接将粮食放在公路上晾晒,这样每斤粮食至少能节省1毛钱。虽然有新建水泥粮食晒场的补贴政策,但一方面政策入围门槛较高,另一方面农民也不愿将自己的责任田地拿来建设水泥晒场,因此农户在公路上晾晒粮食成为常态。姑且不说在公路上晾晒粮食导致交通事故频发,单就运输、搬运等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突降暴雨,被雨水冲走粮食、或导致粮食发霉的情况也经常发生。
邓小云种植粮食这几年就深受其害,痛定思痛,终于发明了可以在稻田直接晾晒粮食的充气式晒场,不但可以随时移动,还可防雨,防霉变。邓小云说:“这项发明也是农民喜闻乐见的,有利于增加农民收益。目前该发明已经通过了知识产权局的审查,不日即可获得专利证书。”
邓小云发明的前提就是“经济、实用”。之所以在年富力强时从企业高管转而投入农业生产一线,他希望将自己在农业方面的理想、创意转化为现实。目前他研发的前期投入已达300多万元,虽然不一定能盈利,但他仍然乐此不疲,因为他相信通过这些创新能降低农业劳动强度、增加农业收入、提高农业对年轻人的黏性、从而带动更多的有志青年投身农业。
发明胡萝卜点播机,1天的点播量相当于380多个劳动力
种地“成精”的李国良
“种胡萝卜成精了。”这是熟悉李国良的人对他的评价。李国良目前有1700亩胡萝卜基地,种植面积不仅是青海的,甚至在西北也数一数二。他的胡萝卜最远卖到韩国、香港。
“这么多的胡萝卜,他们为什么会选你的?”李国良这样回答:“有三个厨子,给他们同样的工具、同样的菜、同样的调味料,炒出来肯定会是不同的味道,美食专家一品,就能知道哪个更好吃。为什么?关键是技术。种胡萝卜也是这个道理。”
2006年,李国良下定决心要种植胡萝卜,坐上北上的列车去内蒙古学习技术。还别说,细心的李国良还真学到了不少,其中一项技术就是起垄种植。他告诉记者,与在平地种植相比,起垄种植有很多优势,比如土壤松软能保证胡萝卜的品相,起垄后光照更加充足,胡萝卜更甜更脆,而且产量也能提高。
在李国良的基地里,有一块特殊的地方——试验田。这是他之所以能种出优质胡萝卜的关键,也是整个基地的技术核心区。在这块试验田里,一般都会有七到八个胡萝卜品种,要进行发芽率、品相、产量等的对比试验,而且还有有机肥、绿色除草剂的试验,来确定哪个品种喜欢哪种类型的肥料,哪种除草剂能更有效地除草,最终选择最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
除了种胡萝卜,李国良还爱捣鼓一些小发明。他说:“用现在时髦的词说是‘创新’,但其实还是被逼出来的。我们的种子都是进口的,老外卖种子是按粒算钱。由于胡萝卜种子籽粒微小,难以准确在每穴点播1粒种子,人工点播每亩一般需要1斤种子,成本太高,而且深浅不一,影响发芽率。我就想着怎么能造个点播机。”
经过几年的琢磨,2013年李国良在研究传统耕作机械功能和构造的基础上,研发出集施肥、旋耕、起垄、开沟、点播、耙耱、喷药、镇压“八位一体”胡萝卜点播机,实现了1斤胡萝卜种子播种3亩地,1天的点播量相当于380多个劳动力。
如今,经过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李国良的点播机已取得了各项资质证书,并申请了专利,填补了青海省蔬菜种植“八位一体”耕作机械空白。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青海露天蔬菜人工点播成本过高而影响露天蔬菜种植面积的难题,尤其解决了夏末秋初蔬菜复种时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这几天,李国良正在试验一个新东西——地膜捡拾机。他说:“今年7月份,样机就能制造出来。这也是逼出来的,地膜每年都要用,但总也收拾不干净,一年一年下来,埋在土里的有不少,影响胡萝卜生长不说,要是再过十年,地还能不能种都是问题。我们在种好地的同时,也要保护好我们的地。”
植场创客,需要试错的机会
“植场创客”,顾名思义,就是在田野上将创意变成现实的人。和传统农民不同,他们向往田野却并不满足于“三五亩地热炕头”式的田园牧歌。或是致力于发明更便捷更实用的农机具,或是致力于用物联网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或是致力于开拓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市场空间,或是致力于重建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相互信任……他们在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重新定义农业,也在重新定义农业的过程中开创自己的事业。
创意固然可以天马行空,创业却必须脚踏实地。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从一家一户分散种植向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和社会化转型的过程中,生产、加工、营销等一系列难题的求解为创客们的创意、创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也应看到,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智力密集型产业转型的过程中,农业的资本密集特征愈发明显,加之不可预测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一旦遭遇天灾人祸,很有可能一次性赔个底儿掉。可以说,从创意到现实之间绝非坦途。
李国良花了8年多时间对胡萝卜种植技术和机械进行创新,邓小云投入300多万元研发机械破解“打药难”和“晾晒难”,这样的时间和经济投入对一个普通农民来说并不是个小数。值得注意的是,“植场创客”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或跨界进入农业的新人,对农业生产的不熟悉可能让他们的创业之路走得更加跌跌撞撞。
因此,要让“植场创客”从一种现象变成一种力量,亟需一片土壤允许他们试错,允许他们在跌倒之后重新出发。允许试错,不仅仅是一种态度上的宽容,更需要实实在在的扶持和保障。目前,荃银高科等一些企业已经看中了创客们的潜力,不仅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建立了青年农场主班,而且积极整合力量为其创意孵化搭建平台;同时,还有一些“植场创客”通过互联网众筹等融资渠道为自己的创意落地“助跑”,但仅靠一个企业或一个项目,这样的试错机会能够覆盖多大面、能够支撑多长久都是问题。
农业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政府需要更有作为。一方面,要从政策上为“植场创客”提供更加完善的创业培训制度和风险化解机制,为其创业路多加几道“护栏”;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改革不适应创新的体制机制,从法律上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大环境,推动更多企业、更多社会资源支持创客们试错,加速创新成果转化。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 工机农机有何不同,工程机械企业如何成功切入农机行业?
- 国际农机展200-250马力和3款300马力以上的拖拉机
- 国际农机展上31款100-200马力的拖拉机
- 洋马第三久保田第七,河南10大插秧机补贴销量、主销机型与价格
- 9月数据出炉,前3季度拖拉机产量38万台,全年大拖可望创新高
- 冠亚军占比近半,久保田第六洋马第七,湖南10大插秧机补贴销量、主销机型与价格
- 冠亚军占比超75%,江苏6大插秧机补贴销量、主销机型与价格
- 2024年1-9月插秧机补贴销量增超15%,企业排名有哪些新变化?
- 天人冠军徐工亚军英虎第三雷沃第四,前四占比超55%,甘肃12大玉米收获机补贴销量与价格
- 销冠占比超20%,雷沃第八英虎无踪影,吉林10大玉米收获机补贴销量与价格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