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水稻大王”勇做现代农业“先锋”

   2015-04-27 新华网8100
核心提示: 2000年秋收,很多外地的水稻收割机出现在吉林省镇赉县的稻田里,好奇的任志国去看热闹,“原来两天才能收完的稻子,机器1小时就干完了”。

2000年秋收,很多外地的水稻收割机出现在吉林省镇赉县的稻田里,好奇的任志国去看热闹,“原来两天才能收完的稻子,机器1小时就干完了”。

农业机械化让任志国看到了种粮致富的希望,第二年,他贷款购置了一台二手水稻收割机,“每公顷机收价格850元,收了80公顷,去掉成本净赚4万元”。当时已经51岁的任志国决定扩大种地规模,大干一场,“这辈子就做‘水稻大王’”。

“搞现代农业小打小闹不行,只有规模经营,大型农机、新技术、新品种才有用武之地,才能节约成本增加效益。”2008年,任志国创办镇赉县英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现在经营着128户农户的450公顷土地”,40台套农机满足了从种到收的全程机械化。

“打破垄均耕种,土地集中连片后,合作社整理出新增耕地20公顷。”任志国算账说,每公顷平均产量2.2万斤,“这就增加了44万斤粮食,增加收入近百万元”。

精选高产优质品种、宽窄行交替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每公顷水稻产量从15年前的1.6万斤到如今的2.2万斤,任志国尝到了农业科技集成应用的“甜头”。“我每年拿出几十公顷土地给吉林省农科院的新品种做试验,科技人员帮我选育新品种,指导使用肥料,水稻的品质和产量每年都在提升。”任志国说。

为了及时掌握当地农业气象信息,任志国还在稻田里安上了田间多功能小型自动气象站。“咱们现在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温度、光照、土壤含水量都能显示,大伙都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亮’了。”合作社社员张伟说。

戴着礼帽,穿着夹克和皮鞋,任志国看着像“老教授”,而在社员们眼中,他和大学教授一样,始终在“研究课题”。今年春耕,“老教授”研究起了水稻育苗无土栽培技术。“常规水稻育苗需要用耕作层土壤来配制营养土,破坏耕作层还造成表层土养分流失,用无土栽培育苗,育一公顷地所需的水稻苗就能节约8立方米土。”任志国说,“现在农业既要增产增收,也得转变生产方式,保护环境。”

今年,已经65岁的任志国“试水”互联网,在电商平台卖起了大米,“虽然现在量不大,但‘互联网+农业’是个大趋势,没了那么多中间环节,我们分享的收益就高,社员们就能增收”。

购置农机、选育良种有补贴,新技术应用有支撑,在任志国看来,现在种地是件幸福的事,“扶持咱农民种地,咱就得种好地、多打粮”。任志国说,他不会解释现代农业的概念,但他肯定走在农业现代化的路上。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