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浙江打通农业“三个循环”治理面源污染

   2015-05-11 人民日报8930
  ⒉农药化肥怎么减量?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氮肥使用减少5.3%;统防统治、生物防治办法多

 

  减施化肥、农药,是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重点,也是难点。

 

  “改变农民的传统习惯,需要成千上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浙江省农业厅副厅长陈利江说,扩大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范围,通过新技术提高化肥利用效率。在农面,要推动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优先采用生态控制、物理防治等措施。去年全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202万亩次,推广应用配方肥20万吨,氮肥使用量比上年减少5.3%。

 

  在杭州萧山区舒兰农业有限公司的园区内,蔬菜大棚旁一簇簇野花开得正旺。“这可不是普通的野花,是我们专门种来保护害虫的天敌,也是一种生物防治办法。”公司总经理沈玉兴说,自从园区内的沼气工程建好后,绿叶菜用沼液喷灌,防病治虫效果好得很;有机肥也代替了化肥,每亩减少化肥用量50公斤以上,节约成本240元以上。

 

  “这几年实践表明,少施农药、化肥,多用土肥、生物防治,蔬菜不仅水灵、质量好,产量也不会低。我种了240亩蔬菜,一年要用1000吨土肥,化肥只需要四五吨。”衢州市衢江区农民陈建海说,蔬菜从土肥中吸取的养分,就像中医一样是由内而外的滋养。

 

  不仅蔬菜如此,浙江的水稻、茶叶也基本纳入了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统防统治的服务范围。陈利江介绍,近年来推广的“水稻减药九联环”模式,就是金华市汤溪镇寺平村首创的。这里探索出的九大绿色防控技术,有效改善了稻田生态系统,一年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85%,病虫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1000亩稻田新增经济效益33.86万元。

 

  对那些用过的农药瓶、塑料薄膜等废弃物,浙江尝试建立起农业投入品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机制。在衢州农村,就活跃着一支支资源回收队。陈建海说:“用完的空瓶子、包装物统一放在废弃物桶,有人定时来收,去年光这些就卖了800多元钱,一举两得。”

 

  ⒊长效机制如何构建?

 

  打通“主体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县域大循环”,积极培育生态农业经营主体

 

  龙游县龙丰村农民杜国祥的家庭农场,占地270多亩,年出栏生猪3000多头,被当地人称为吉祥生态农场。去年6月,杜国祥在专家指导下,建起了1000米的雨污分流管网,雨水直排,污水则通过地下管网进入了收集池。为了有效利用畜禽粪便,安装了固液分离机,进行干湿分离,干粪直接装袋用于果树种植,液态部分通过管网进入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这样把生猪养殖、果树种植、牧草等结合起来,实现了农场内部的生态小循环。

 

  “沼液洒在果树和牧草上效果特别好。去年收的橘子产量提高20%,每斤卖价也多0.2元。牧草也成了有机牧草,用来喂猪不仅省饲料,猪肉还好吃。”杜国祥说,这种模式一年能产生直接效益20多万元。

 

  史济锡表示,建设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浙江在全省着力构建“主体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县域大循环”的新格局,积极打通三个循环。像杜国祥这样的生态农场,就是主体小循环。园区中循环是指省里布局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园区内建设秸秆收集处理、秸秆沼气工程、沼液利用等节点工程,把化肥和农药减量技术、环境友好型农作制度等要素集聚到示范区。县域大循环则是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在治理模式、支持政策、技术应用、运行机制上进行创新。

 

  “就像‘明天谁来种地’一样,浙江也面临着‘谁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问题。像杜国祥这样的家庭农场,就是我们着力培育的生态农业经营主体。”衢州市农业局局长刘祖堂说,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支持等方式,衢州积极培育生态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家庭农场走产业布局生态、资源利用、生产全程清洁、环境持续优化的发展路子。2014年末,衢州累计注册登记家庭农场4072家。

 

  而在整个浙江省,截至2014年底,共发展专业大户19万多户,经工商登记的家庭农场17955家。“抓住了这部分主体,就牵住了生态循环农业的‘牛鼻子’。”史济锡说。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