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科学储粮,让粮食持久保鲜

   2015-05-13 经济日报6190

  陈粮不是陈化粮

 

  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特别是超过正常储存年限后,即使未发热、生虫、生霉,粮食仍然存在陈化的自然现象

 

  如何有效区分新粮、陈粮和陈化粮呢?陈粮是否就是陈化粮?

 

  专家告诉记者,陈粮不是一种粮食行业的规范说法,是社会上对非当年新生产粮食的一种统称。陈化粮则是指储存品质明显下降,一般不宜直接作为口粮食用的稻谷、小麦和玉米,不包括成品粮。陈化与宜存、不宜存等属于粮食储存品质指标,毒素、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属于食品指标。储存品质指标和食品指标是两个独立体系,前者用于判断粮食是否仍适宜储存,后者用于判断粮食是否有毒有害。不宜存或陈化并不等于不能食用,关键要看食品指标是否超标。

 

  据了解,2007年之前,《谷物储存品质判定规则》将粮油储存品质分为宜存粮油、不宜存粮油和陈化粮油。2007年,有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执行〈谷物储存品质判定规则〉标准的通知》,将稻谷、玉米、小麦的储存品质指标调整为宜存、轻度不宜存和重度不宜存,陈化粮的概念就此取消。

 

  专家表示,粮食陈化是一种自然现象。粮食是有生命的,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特别是超过正常储存年限后,即使未发热、生虫、生霉,仍然存在陈化的自然现象,主要表现为食用品质和使用品质下降,严重陈化时色泽、气味、口感明显变差。判定粮食是否陈化,主要是色泽、气味、口味、脂肪酸值等食用品质指标,粮食能否供人吃,应该以卫生指标判定,而不是以储存品质判定,非陈化粮中不符合卫生指标要求的也是不能食用的。

 

  储存技术不断提升

 

  随着粮食储存技术不断升级,我国粮食储存理念正在发生变化,正在向“绿色、生态、智能、”的生态储粮发展

 

  随着粮食储存技术的进步,目前我国储粮品质已有明显改善。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遍布各地的中央储备粮库、地方各级储备粮库以及粮食加工企业的粮库,广泛采用机械通风、环流熏蒸、谷物冷却和粮情监测“四合一”储粮技术,有效解决了粮食储存中的防霉保鲜、虫害防治等问题。据测算,采用此技术后,中央储备粮的损耗率从4%降到1%以内,宜存率从70%提高到99%,储粮化学药剂使用量减少80%。

 

  对存储粮食实行无缝监管是确保粮食储存品质的重要手段。安徽现代粮食物流中心库副主任葛亮告诉记者,他们在粮食入库前、入库、出库和存储期间,都要对粮食质量和储存品质进行严格检验。为了确保入库的粮食是新粮,收购粮食期间,要对入库粮食实行严格的封闭式检验,严防“人情粮”,仓库保管员对于入库粮食质量存疑,可以随时拒绝存疑粮食入库。为了确保存粮质量,他们采取择时轮换的办法,加快粮食轮换节奏,确保储备粮常储常新。

 

  随着粮食储存技术不断升级,我国粮食储藏的理念正在发生变化,正在向生态储粮转型发展。

 

  据了解,中央储备粮库和地方储备粮库以及一些企业粮库,现在广泛推广使用非化学药物防治技术,减少储粮化学药剂的使用量。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在东北、西北、华北地区的直属库推广隔热保冷、膜下环流通风、缓释通风等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