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盲目投机土地流转 河南局地现资本下乡圈地泡沫

   2015-05-14 经济参考报8120
核心提示:记者在河南多地调研时发现,近年来在该省开展的土地流转中,各路工商资本下乡“跑马圈地”成为一道特殊景观。然而受逐利性驱动,一些地方工商资本流转土地投机色彩较重,有的甚至因为盲目上马形成“烂尾工程”。
   记者在河南多地调研时发现,近年来在该省开展的土地流转中,各路工商资本下乡“跑马圈地”成为一道特殊景观。然而受逐利性驱动,一些地方工商资本流转土地投机色彩较重,有的甚至因为盲目上马形成“烂尾工程”。

 

  2014年春天,河南大豫大美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在延津县流转土地400亩。时至今日,这一数字已增至3500亩。而作为企业负责人的张亚玲,其实是新乡市一家酒店的老总,此前并无农业经营的经验。

 

  “酒店每年要采购大量的粮食和蔬菜,为了更好地保障食品,一直想通过土地流转建立自己的原材料基地。”张亚玲说,“因为以前没搞过农业,我们的流转是借助土地信托模式开展的,而且将来生产的东西完全自用,整体看风险可控。”

 

  记者在基层采访获悉,在土地流转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类似工商资本下乡“跑马圈地”现象持续升温。但和张亚玲的理性审慎相比,相当部分的投资行为显得盲目而冲动。

 

  新乡市农业局农经站站长张纯通介绍,大约从2009年开始,来自房地产、矿业等各路工商资本形成下乡“圈地”热潮。与通常的土地流转种粮相比,这类投资或定位为高端农业,如观光旅游或农业生态园;或以土地流转为平台,开展全产业链、多元化经营。

 

  “乍一看这些投资财大气粗理念先进,但不少是追捧概念,还有可能看到重视农业,想先把地圈起来混个项目补贴,因为不懂农业经营规律,目前挣钱的不多。”张纯通说。

 

  张亚玲告诉记者,从周围的情况看,工商资本包地热呈现两大特点:一是人数多,仅自己认识的就不下10人;二是流转量大,一出手都在2000亩以上,多的达数万亩。

 

  “这些人在别的行业赚快钱习惯了,种地也带着这种思维,比如我认识不少老板,拿地后一窝蜂去搞观光采摘,想着立马变现;还有的投机心理严重,一上来就整生态农业之类高大上的概念炒作,想复制在房地产行业‘挖个水坑能吹成景观湖’之类的手法,但因为不接地气,80%的都在亏钱。”

 

  除了投机心态外,还有个别工商资本把种地当成了时尚,“有没有回报无所谓,赶的就是一种时髦,要的就是‘玩票’体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负责人介绍,自己认识一位老板,其退休的父亲爱好摄影,为此专门包了2000亩地种油菜,供父亲采风拍照之用。

 

  由于工商资本盲目炒作,河南一些地方土地流转费用一路走高。这让那些期望赚快钱的老板们不堪重负。加上经营不善等因素,有的项目甚至难以及时兑付地租,成为“烂尾工程”。

 

  在社旗县庙店村,第三村民组组长王国旺介绍,本组500多亩耕地已流转的达300多亩,按约定年租金600元/亩。但除了刚流转时拿过一次钱外,第二年就没音了。村民范瑞钦还反映,村里土地流转是强制推行的,当初村干部只说流转给上面的一家公司用于种植花木,但大家至今没见过合同。

 

  张亚玲表示,隔行如隔山。因为盲目性太大,不少老板仓促进来后才发现农业经营的复杂性。“比如要搞农业,有的圈了地后做规划才发现,1000亩地先期就得砸进去3000万元,而且因为周期长,啥时能见回头钱还难说。在这种情况下,难免有人打退堂鼓,导致农民成了风险兜底者。”

 

  信阳市委农办副主任廖东民认为,结合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经营模式可能是土地流转的主要方向,对于工商资本大规模下乡圈地还应保持谨慎。“老板们要算账,一旦包地不赚钱可能就会撂荒,乃至跑路,老百姓自己经营几十上百亩,既保证了收入来源,而且风险可控。”

 

  日前,农业部、中央农办、国土资源部、工商总局四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对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监管和风险防范的意见》,对工商资本租赁农地行为加以规范。其中特别强调,将制定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的时间、面积上限控制标准,并鼓励各地依法探索建立工商资本租赁农地资格审查、项目审核制度。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