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成农耕主力
港北区港城镇种粮大户李付生说:“有了农机,一个人种500多亩田都不觉费力,耙田机、插秧机、旋耕机和收割机等齐上阵,每年可省下七八万元人工费。”庆丰镇农民曾小康的账是这样算的:“用传统种植办法,仅育秧、插秧两个环节每亩就需要200多元的人工费,而机械化可省掉近一半开支。”
延塘村委会主任杨力告诉笔者:“村里有1960多人,大多外出务工,留下来的都是妇女、儿童和老人。虽然劳力少了,粮食产量却稳中有升,这就是机械化带来的好处。”
2014年底,港北区拥有农机6万台套,农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5%。2014年,该城区被列入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试点项目、现代农业示范区,机械化程度高是因素之一。
农机手抱团闯市场
港北区大力发展农机合作组织,不仅提升了农业机械化程度,也催生了大批专业农机手。这批拥有专业技能的农民抱团闯市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延塘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现有72户合作社成员,拥有各类农机200多台,育秧流水线1套。负责人杨庆尤说:“农忙时周边种植大户纷纷找上门来,我们根本忙不过来”。
大圩镇农机手黄志兴和同村村民组建了龙安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了8台大型耙田机,常年帮种植大户耙田翻地,每人每年可赚8万多元。经常带着农机团队外出的庆丰镇季孟加说:“合作社员五六人组成一个小团队,每年的收割路线从本地一直延伸到桂平、平南、广东等地,每年合作社总收入有800多万元,纯收入200多万元。”
该城区农机局局长石水盛说:“目前全城区有25家农机合作社,上千名农机手长期组团闯市场,年总收入近2000万元,农机让他们走上了致富路。”
农机补贴直补到户
曾允科是庆丰镇新圩村长排屯的村民,去年注册成立了农机合作社,今年花100多万元购买了3台插秧机、20台拖拉机、2台植保机,政府补贴近30万元。“要不是政府补贴,我买不起这么多农机。”他说。
为将农机补贴落实到户,港北区将农机补贴作为“民心工程”来抓,通过“自主购机、定额补贴、县级结算、直补到卡”的补贴方式,直接补贴到购机农户。截至5月底,已完成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33万元,涉及插秧机、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各类农机具946台套,惠及农机户893户。
该城区还以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区”为契机,加大对农机手的技能、培训,积极开展送教下乡和上门指导等活动,400多名农机手在家门口享受技能知识培训。